2025.02.07 經濟日報
老屋延壽補助從裡補到外 初估113萬戶可望受惠
內政部昨(6)日宣布推動老屋延壽計畫,擬祭出「補助大套餐」,包含建物外觀、機能強化、公共環境、無障礙設施、管線修繕等五大類,從裡補到外,符合條件的住宅可提申請,初估約有113萬戶可望適用。
據國發會預測,台灣今年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且全國有超過500萬戶住宅屋齡超過30年以上,「人屋雙老」議題愈來愈受關注,內政部研議老屋延壽計畫,希望提供經費補助,作為都更或危老重建的補充機制。
內政部長劉世芳昨日召開新春記者會,並說明老屋延壽草案。根據初步規劃,適用於屋齡超過30年的四至六層樓集合住宅,且耐震初評結果R值小於45,代表無重大耐震疑慮者,除公共區域外,室內空間也納入補助範圍,等於是「從裡補到外」,補助對象則包括管委會及經全體所有權人同意的住戶。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表示,全台約22%的住宅為四至五層樓的老舊公寓,以及部分未設置電梯的六層樓華廈,若要短期內全面推動都市更新或重建,恐難以立即見效,因此,老屋延壽草案將針對屋齡超過30年、樓高四至六層且經初步評估符合安全標準的集合住宅,提供經費補助,預計約113.5萬戶可望受惠。
董建宏說明,老屋延壽措施原本即涵蓋在都更條例範疇內,但此次計畫透過政策整合與行政程序簡化,以提升民眾參與意願,擴大整建補助範圍,讓老宅恢復可使用狀態,同時提升住宅安全性。
至於補助金額、所需經費,內政部表示,仍須待整體政策定案後才能評估。內政部將於三個月內邀集專家、學者、NGO及地方政府召開座談會,凝聚共識並提出草案,並成立專案顧問團,分為中央與地方層級,檢討相關法令。
例如研議檢討建管相關規定,包含增設電梯的同意比率計算方式,同時請地方強化違建處理機制等,未來也將檢討中央都更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劉世芳表示,未來老屋延壽計畫行政程序將進一步簡化,並視執行情況評估是否需立法,必要時將推動法制化,以確保政策可長遠施行,與都市更新不同,老屋延壽計畫無須重新審批土地使用,能加快施行速度,且台灣地震頻繁,該政策預期可提升住宅安全性,讓民眾居住更加安心。
套餐式選配 添老屋延壽申請誘因
內政部昨(6)日宣布將推動老屋延壽計畫,亮點在於此次補助從建物外頭到室內統統涵蓋,且採取「套餐式選配」,亦即住戶可依實際需求選擇補助項目,程序簡便、方式多元,提高申請意願。
國土署長吳欣修表示,該計畫將突破以往補助機制限制,除拆除重建外,也鼓勵透過修繕維護提升居住品質,過去因為補助僅限建築物「共有部分」,對於部分無法參與或不願改變的住戶來說,支持度較低,導致進度緩慢,這次的計畫除了簡化行政程序、降低門檻,還將納入室內修繕補助,讓住戶能依需求選擇適合的改善項目。
吳欣修說明,計畫採取「套餐式選配」模式,住戶可依實際需求選擇補助項目,分為「公共區域修繕」與「室內空間改善」兩大類,公共區域修繕包括外牆整修、樓梯間修繕、公共管線更新、外掛式空調及管線美化、防墜設施增設、屋頂防水與綠美化、增設電梯等。
室內空間改善則包含門扇改善、地面防滑設計、扶手加裝或更新、高低差改善、排水管線、電器管線、燃氣管線等基礎管線修繕等。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表示,老屋延壽計畫不僅著眼於住宅安全與機能提升,也希望透過加裝電梯、改善公共空間等方式,讓都市生活環境更便利,減少拆除重建的需求。
套餐式選配 添老屋延壽申請誘因
內政部昨(6)日宣布將推動老屋延壽計畫,亮點在於此次補助從建物外頭到室內統統涵蓋,且採取「套餐式選配」,亦即住戶可依實際需求選擇補助項目,程序簡便、方式多元,提高申請意願。
國土署長吳欣修表示,該計畫將突破以往補助機制限制,除拆除重建外,也鼓勵透過修繕維護提升居住品質,過去因為補助僅限建築物「共有部分」,對於部分無法參與或不願改變的住戶來說,支持度較低,導致進度緩慢,這次的計畫除了簡化行政程序、降低門檻,還將納入室內修繕補助,讓住戶能依需求選擇適合的改善項目。
吳欣修說明,計畫採取「套餐式選配」模式,住戶可依實際需求選擇補助項目,分為「公共區域修繕」與「室內空間改善」兩大類,公共區域修繕包括外牆整修、樓梯間修繕、公共管線更新、外掛式空調及管線美化、防墜設施增設、屋頂防水與綠美化、增設電梯等。
室內空間改善則包含門扇改善、地面防滑設計、扶手加裝或更新、高低差改善、排水管線、電器管線、燃氣管線等基礎管線修繕等。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表示,老屋延壽計畫不僅著眼於住宅安全與機能提升,也希望透過加裝電梯、改善公共空間等方式,讓都市生活環境更便利,減少拆除重建的需求。
全台500萬戶受惠! 內政部將推老屋延壽計畫
聯合報
全國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建物約500萬戶,內政部將推「老屋延壽計畫(草案)」,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將針對30年以上4至6樓且初評安全的集合住宅,就室內外空間各別項目申請補助經費,使房屋經由適當的整建維護來延長使用年限,讓長者可以在宅安心養老,避免面臨換屋的困擾,後續將報請行政院核定。
內政部今辦114年新春記者會說明新年度重要政策「老屋延壽計畫(草案)」,劉世芳表示,目前全國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建物約有500萬戶,超過總體住宅存量的半數,國內面臨人屋雙老議題,將針對30年以上4至6樓且初評安全的集合住宅,提供管線更新、建物立面修繕、屋頂防水、新增無障礙設備等改善措施,使房屋經由適當整建維護來延長使用年限,讓長者避免再面臨換屋的困擾。
劉世芳指出,高齡老屋已成為重要的社會課題,特別是其中22%屬於4至5層樓老舊公寓,還有早期6層樓但無電梯規畫的華廈,要在短期內全面更新重建緩不濟急。因此內政部去年12月10日已辦相關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界共同針對高齡老宅常出現的問題,包括既有無障礙環境空間與設施不足、公共空間及管線安全、防水修繕及建物外觀等討論及交流。
另國土管理署就結構安全的高齡建物,提出「老宅延壽」機能復新方案,並於規畫過程將「2050淨零碳排」趨勢納入整體考量。
內政部將補助地方政府成立老屋機能復新專案管理顧問團。劉世芳說明,研議中的老屋延壽機制具備以下特色,包括政策整合、行政程序簡化、資金挹注及專業輔導團隊,藉由簡易、快速的評估與修復補強技術工法,改善高齡者居家環境品質及老屋可持續活化再利用,且因無需拆除重建,可降低興建建築碳排量及大量廢棄物處置的環境負擔碳排。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表示,這是內政部未來要推出的計畫,但還需要跟專家學者在3個月內討論出共識,若可以修法之處就會提出修法,相關細節會再公布。
新北屋齡逾30年住宅約87萬戶 老屋延壽有方法
新北市屋齡30年以上住宅約87萬戶,占全市約50%,老舊不等於危險,關鍵在於建物結構維護狀況,及是否定期進行檢修而防患未然,新北市都更處長林炳勲表示,屋齡僅是一個參考指標,老舊建物經過專業維護與修繕,依然可保持結構穩定性。
「定期檢查和維護是確保建物安全的關鍵!」林炳勳表示,對老舊房屋而言,及時更換老化建材或補強結構,能有效延長房屋使用壽命,重建不是更新的唯一解方,市府早已將整建維護納入多元都市更新範疇,透過整建維護中的立面修繕、耐震補強、弱層補強與增設電梯等項目,來延長建築物壽命、提升使用機能。中央近年也正視老舊建築物延壽議題,邀集縣市政府與專業單位,共同研議整建維護課題,可預見未來民眾將有更多型態的選擇。
林舉例說,近期新北市中和區一處屋齡約40年的6層樓社區,外牆磁磚嚴重剝落,經市府工務局房屋健檢勘查,建築物結構未達立即重建程度,為維護民眾安全,社區居民積極整合社區與規畫立面修繕方案,並採用外牆塗料取代重貼磁磚,除具經濟效益也避免未來再掉磁磚,獲得市府整建維護補助約485萬元,目前正在施工中,住戶十分期待住家未來嶄新面貌。
林炳勳說,建築物如同人一樣需要定期保養與修護,新北市政府多元都市更新政策提供多項重建或整建維護管道,盼能提升建物機能,守護市民的居住安全。
逾30年老屋延壽 擬補助修繕、無障礙設施
自由時報
讓高齡長者安心養老 內政部將推政策
台灣屋齡三十年以上老屋已達五百萬戶,超過住宅存量一半,但以現行都更、危老等重建量能,根本緩不濟急,內政部將政策重點放在「老屋延壽」,鎖定三十年以上、地上四至六層老屋進行整建維護,包括管線更新、建物立面修繕、屋頂防水,更重要的是室內增設無障礙空間,幫助高齡屋主能夠直接在老宅安心養老。
至於補助金額與項目,內政部表示,此草案與既有的大樓整建維護補助方案不同,目前仍處於草案擬定階段,因此還未有明確內容。
內政部長劉世芳昨指出,老屋、高齡長者是目前重要的社會課題,尤其全台高達二十二%住宅屬於四、五層的老舊公寓,加上少部分早期規劃地上六層、卻無電梯的華廈,且住在裡頭又以高齡長者占多數。
根據去年十二月內政部舉辦「老宅延壽、老人更安心研討會」內容,既存老宅常見問題包括無障礙環境、設施以及公共空間明顯缺乏,加上漏水、外牆剝落等問題。
因此該草案補助項目將著重在室內空間無障礙設施、公共空間的電梯增設,以及漏水、外牆修繕等主要困擾,希望透過整建維護,讓老宅機能復新,且過程中納入 「二○五○淨零碳排」趨勢,在短期內有效提升老屋安全性能與改善居住品質。
劉世芳透露,目前研議的老屋延壽機制,包括政策整合、行政程序簡化、資金挹注以及專業輔助團隊四大主要項目,將延壽重點放在老宅修復補強,不需要整棟拆除重建;一來可改善高齡長者居住品質,二來可降低興建建築碳排量及大量廢棄物處置的環境負擔碳排,最後經整建維護的老屋,也有機會釋出至租屋市場,進而銜接包租代管機制。
老宅延壽 內政部補助上桌
全國屋齡30年逾500萬戶可望受惠,提供室內外空間修繕補助,每項上限50%
工商時報
因應「人屋雙老」議題,內政部6日宣布年度新政策「老屋延壽計畫」,針對30年以上4~6樓且初評安全的住宅,提供室內外空間修繕經費,包括管線更新、建物立面修繕、屋頂防水、新增無障礙設備等,每項補助上限50%。內政部表示,盼藉此延長建物使用年限,讓長者免於換屋養老的困擾,同時,也能避免都市無限擴張,讓核心區再發展。
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老宅延壽計畫」排除土地使用的審批流程,相關建置經費也不至於過高;其中涉及行政程序簡化及政策整合方面,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召開產官學研討會,評估是否推出法案併入《住宅法》或《都更危老條例》,朝法制化方向爭取更多空間。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說,台灣舊有建築集中都市核心區,以北三都最為明顯;然而,台灣過去較少在住宅修繕上著墨,這次希望透過老宅延壽計畫,強化都心再發展,避免都市核心地區「中空化」,讓都市不再無限制的擴張。
國發會推估台灣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同時,全國屋齡30年以上建物逾516萬戶、已超過總體住宅存量的半數,其中更有22%屬於4~5層樓老舊公寓,還有早期6層樓但無電梯規劃的華廈,要在短期內全面更新重建緩不濟急。
為此,內政部推出「老屋延壽計畫」,針對30年以上4~6樓且初評安全的集合住宅,提供室內外空間修繕補助,盼延長建物使用年限,同時緩解無安全疑慮老屋的重建迫切性及必要性。未來每案將視實際情況以「套餐式」選配實際補助項目,每項補助上限50%。
國土署長吳欣修說明:一、僅針對無安全疑慮、不在重建範圍內的建物,二、簡化繁雜程序,不一定要透過管委會,可比照危老所有權人全數同意申請,三、加入室內修繕,解決現況只針對公共空間修繕,導致民眾參與意願不高。
吳欣修指出,當前都更危老重建數量雖然龐大,但仍然趕不上房屋老化的速度,透過計畫鼓勵更多現有「沒有安全疑慮的老房子」加入整維,不僅讓居住環境更好,對長者而言,符合無障礙標準的居住空間也更安全,同時,因應地震天災時,也能提升房屋安全。
2025.02.07 經濟日報
房市冷 住宅開工探五年低點 建商減量經營
買氣冷,建商暫緩開工腳步。內政部最新統計,去年全國住宅類開工宅數僅12萬7,883宅,寫下近五年最低紀錄,主因去年9月政府打炒房政策出籠後,去年第4季開工量急轉直下。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去年開工量寫下近五年新低,今年在建商減量經營下,後續可能擴大優惠促銷方案刺激買氣,若買氣有明顯起色,將增強建商後續開工、加大推案意願;反之若買氣持續萎靡,今年開工量也恐難有起色。
徐佳馨表示,去年第3季央行重手打炒房,市場買氣瞬間冷靜下來,加上政府房市政策未明,同時營建業缺工問題仍嚴峻,都是讓開發商延緩開工暫避風頭的重要考量,使去年建案開工量下探至五年新低。
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國住宅類開工宅數為12萬7,883宅,為近五年新低,呈連二年衰退。觀察近年數據,近年高點約落在2022年,全年開工約14.6萬宅,不過在那之後,2023年下滑至13萬宅,2024年繼續下滑至12.7萬宅。
不過數據顯示,去年7月國內開工量達1萬7,331宅,創下史上單月開工量最高紀錄,是直到去年第4季,開工量才急轉直下,專家認為,與央行祭出史上最重打炒房措施有高度關聯。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去年7月開工量衝新高,主因當時央行限貸、銀行限縮土建融情況逐漸嚴峻,使當時建商不管是迫於資金壓力,或仍看好房市熱潮,皆加緊開工腳步,不過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房市信心重挫,去年第4季起至今房市表現冷淡,讓去年開工量較顯平靜。
若以區域來看,新北市去年開工宅數下滑達62.9%最多,顯見過去區內推案過度集中部分重劃區,造成重劃區餘屋較多,加上市場買氣趨冷,讓建商有意延緩開工避風頭;其次是台南市年減37.7%,去年開工量約8,367宅。
至於其餘四都,去年開工量則較2023年呈現16%至48%的正成長力道。其中台北市去年住宅類開工宅數達1萬1,164宅,較2023年同期成長17.5%;桃園市開工宅數則約2萬6,466宅,較2023年同期成長48.4%。
台中市開工宅數達3萬3,185宅,冠居全台各縣市,年增率達16.5%;高雄市住宅類開工量達2萬437宅,年增率約36%。
2025.02.07 經濟日報
神祕鞋王跨足房地產市場 在家鄉台南推案 基地規模逾千坪
連三屆台灣首富、素有神祕鞋王之稱的宏福集團創辦人張聰淵,攜手海悅機構(2348),入主台南市東區核心地段推案,選址仁和路、崇善三街口,基地規模逾千坪,將興建三棟地上14層、地下四層地標建築。
宏福實業集團、海悅機構聯手推出的「宏福悅」昨(6)日舉行動土典禮,出席人士包括宏福實業集團執行長張志邦、志竤建設總經理李曉輝、海悅建設總經理王俊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林靚宜、海悅廣告副總經理馬士雄與府城建築師朱益民等。
宏福實業指出,東區是府城都心最精華的行政區之一,也是台南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富人聚落,區域發展純熟,擁有交通、商業、娛樂、藝文、綠意、醫療等全方位機能,近幾年又推進捷運藍線、平實轉運站、台鐵地下化工程、台南小巨蛋BOT案等多項重大開發計劃,預期將吸引建設紅利灌入,未來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宏福實業為全球第二大鞋業集團,僅次於寶成,合作夥伴包括NIKE、PUMA、VANS、CONVERSE、UGG等國際品牌,皆委託宏福開發設計,並生產各式潮流鞋款,風靡全球。
有「神秘鞋王」之稱的創辦人暨董事長張聰淵,帶領集團稱霸全球鞋業市場後回到台灣,將觸角伸展至房地產,選擇家鄉台南作為扎根台灣的起點,將享譽全球的集團實力發揚光大。
宏福指出,首次推案唯選上市代銷龍頭海悅機構,雙強聯手除了加乘品牌力,海悅機構29年建築代銷能量,與積極深耕台南的策略理念,也和宏福不謀而合,透過海悅精準的大數據分析,能夠深入了解消費者的購屋想法,進而規劃出貼合市場需求的住宅產品。
海悅廣告副總經理馬士雄表示,宏福實業集團是全球性的大集團,已在越南自行建立多座廠區,更成功開發規模數千坪、飯店等級公設的高級建案,建築規劃經驗與實力無庸置疑,本案是宏福旗下志竤建設布局台灣的首發案,要以高規格、高標準之作,驚艷房市。
宏福實業低調老董 蟬聯台灣首富
全球第二大製鞋集團宏福實業集團在台南投資的建案「宏福悅」昨(6)日動土,一度連續三年蟬聯台灣首富的宏福集團董事長張聰淵,選擇回到家鄉台南蓋房子,作為布局台灣房市的起點,未來動向也再度引起各界關注。
張聰淵曾於《富比世》富豪榜中,自2021年起連續三年蟬聯台灣首富,直到2024年才被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擠下,以身家86億美元排名第二;而林百里2024年的身家為110億美元。
2021年4月,宏福以「華利集團」在大陸深圳掛牌上市,同年5月,「張聰淵一家」以138億美元擠下頂新集團四兄弟登上台灣首富。這位出生於台南後壁、從雲林莿桐起家的「神祕鞋王」,低調製鞋但交遊廣闊。
今年77歲的張聰淵,曾任台灣景新鞋業總經理,創辦的宏福實業發跡於雲林莿桐,90年代移往大陸,在廣東省中山市設立集團總部,2005年進行全球化產能布局,轉進越南,並拓展至緬甸及多明尼加等國,旗下子公司共40餘家。
張聰淵為人相當低調,過去鮮少在媒體曝光,據員工透露,他的生活儉樸。
雙王聯手!宏福實業攜手海悅 首發案「宏福悅」插旗台南
工商時報
有「神秘鞋王」封號的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將揮軍房市!攜手房地產「代銷天王」海悅國際,今(6)日以強強聯手之姿,在台南正東區正式動工跨足房地產市場的首發案「宏福悅」,全案採高規格打造,驚艷南台灣房市。
台南正東區指標案來了由宏福實業集團、海悅國際聯手推出的台南東區市心指標案「宏福悅」,今(6)日於基地現場,舉行動土典禮,包括宏福實業集團執行長張志邦、志竤建設總經理李曉輝、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林靚宜、海悅廣告負責本案的副總經理馬士雄,與府城知名建築師朱益民等多位重量級人物,均親自出席,見證東區雋永地標的華麗初起。
海悅國際指出,台南東區是府城都心最精華的行政區之一,也是台南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富人聚落,區域發展純熟,擁有交通、商業、娛樂、藝文、綠意、醫療等全方位機能,近幾年又推進捷運藍線、平實轉運站、台鐵地下化工程、台南小巨蛋BOT案等多項重大開發計劃,可以預期將有無數建設紅利灌入,未來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看好大東區未來發展,宏福實業集團攜手海悅國際,入主正東區市心推出「宏福悅」,選址仁和路、崇善三街口,基地規模超過千坪,預計興建三棟地上14樓、地下四層地標建築。坪數規劃以20~37坪為主。
至於宏福實業集團,則是全球前兩大鞋業集團,大家所熟知的NIKE、PUMA、VANS、CONVERSE、UGG 等國際品牌,皆委託宏福開發設計,並生產各式潮流鞋款,風靡全世界。有「神秘鞋王」之稱的創辦人張聰淵董事長,帶領集團稱霸全球鞋業市場後回到台灣,將觸角伸展至房地產,選擇家鄉台南作為紮根台灣的起點,要將享譽全球的集團實力由此發揚光大。
依循宏福「合作夥伴皆是業界頂尖」的一貫發展模式,首次推案,唯選上市代銷龍頭海悅國際,雙強聯手除加乘品牌力,海悅29年建築代銷能量,與積極深耕台南的策略理念,也和宏福不謀而合,透過海悅精準的大數據分析,能夠深入了解消費者的購屋想法,進而規劃出貼合市場需求的住宅產品。
負責本案銷售的海悅廣告副總經理馬士雄表示,宏福實業集團是全球性的大集團,已在越南自行建立多座廠區,更成功開發規模數千坪、飯店等級公設的高級建案,建築規劃經驗與實力無庸置疑,「宏福悅」是宏福旗下志竤建設布局台灣的首發案,更是決心要以高規格、高標準之作,一舉驚艷台灣房市。
馬士雄表示,近期南部地震頻繁,購屋時除了地段外,住宅結構安全絕對是建築首要重點,「宏福悅」不僅主結構採用耐震構材高拉力鋼筋,也特別委託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結構外審,多一層審查與檢視,結構安全更多一份安心保障。
馬士雄表示,此外,該案以「銀級智慧建築」及「建築能效1等級」候選雙標章的規格來規劃,迎向未來建築潮流,並選用低碳混凝土、日本YKK氣密窗、6+6mm low-e玻璃、三菱電梯、德國格溫拜克軟水系統等知名建材品牌細膩打造,未來落成後,將成為東區市心最具國際級質感的指標建築。
2025.02.07 經濟日報
房市買賣價格拉鋸戰...ing
房市買氣吹冷風,觀察去年第4季新屋市場交易量,單季全國預售屋交易量雖較前季腰斬,不過議價空間幾乎是鐵板一塊、不動如山;反觀房價卻較上季小幅增加1.1%,顯見前波房市暢旺買氣已深化業主口袋,今年買賣雙方勢必在價格上持續拉鋸戰。
去年第3季央行緊盯銀行對不動產放款水位、嚴審新青安優惠貸款,以及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後,重挫去年第4季房市買氣。
據最新國泰房地產指數季報資料顯示,去年第4季全國預售屋市場30天成交量指數、較前一季腰斬,新建案平均30天銷售率僅11%左右、較前季大減7.8%,建商推案開始踩剎車,單季推案金額、戶數各出現季減17.3%、12.2%。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4季全國預售屋市場雖然買氣砍半,但卻未撼動新屋議價空間,不僅議價率維持上季7%左右,單季每坪可能成交價甚至較上季小增1.1%。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今年房市將上演買賣雙方在價格上的拉鋸戰,不過,現在建案開價都比較符合區域行情,少有漫天叫價情況。至於誰會先妥協,就看誰對價格先讓步了。
2025.02.07 經濟日報
護國神山台積電+雙港雙捷加持 沙鹿成科技新貴移居熱點
隨著台積電(2330)在中科的擴建計畫推進,台中海線沙鹿區房市熱度持續攀升,不但成為科技新貴移居新熱點,更吸引建商搶進布局,近期包括「麗景風和」、「茂洋天玥META」、「富宇臻藏」等指標案陸續進場,最高單價突破5字頭。
靠近中科園區的沙鹿區,憑藉著成熟商圈、便捷交通設施及雙港雙捷加持,近幾年吸引大量科技人目光,帶動總人口數迅速突破10萬大關,房市前景看俏。
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最新統計,2024年1至11月沙鹿區交易量達1,544筆,較2023年同期成長10.4%,較2022年更大幅成長210.6%,儼然是中台灣最受置產族關注的房市熱區。
中科台中二期園區擴建案進展順利,最大地主興農育樂公司近期已通過處分興農球場案,中科管理局預計第1季就可交地給台積電建廠。
同時,中科管理局已備妥一塊約5公頃土地,可供IC設計等半導體或高科技業者進駐,台中市政府也積極爭取輝達(NVIDIA)海外企業總部進駐。
另外,根據中部科學園區最新統計,2024年底中科從業人口已達到5萬5,485人,五年成長逾5,000人,為區域房市帶來人口紅利,加上特五號、捷運藍線、捷運橘線及台中機場門戶計畫等重磅利多挹注,帶動區域快速發展。
指標建案中,以金昌隆建設在中清路台中機場特區推出的新案「麗景風和」甚受矚目,該案瞄準科技人需求,並擁有區域少見逾千坪完整基地,且正對4,084坪公館公園,靠近國道三號,步行即可到達捷運橘線O3站,囊括大型公園綠地與便利交通、生活機能優勢。
建案規劃部分,「麗景風和」邀請在七期有豐富豪宅經驗的國際級建築大師張德昌操刀設計,以高綠覆率和獨特曲線美學建築,全案規劃40到48坪純3房自住型產品,獲得不少科技新貴青睞,目前預售實登價格已站上4字頭。
市場上其他新推建案也展現海線的區域動能,如捷運藍線B5竹林國小站旁推出的「茂洋天玥META」,最高成交單價50.56萬元。富宇在鄰近捷運藍線B4沙鹿站推出的「富宇臻藏」,以單價56.14萬元、總坪數37坪2房兩廳,寫下近一年區域成交新紀錄。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沙鹿區位處西台中交通樞紐核心,除了擁有海空雙港國際門戶的優勢,捷運藍線與橘線通車後更是串聯起海線與市區的聯繫,將大幅改善沿線居民的交通便利性。
另外,隨著台積電設廠效應發酵,加上特五號快速道路正式通車、華南路銜接特三號道路工程陸續完工,海線副都心房市動能強勁,許多科技人才西進置產,不僅改變當地的產業結構,更帶動房市蓬勃發展,預售屋最高成交單價已站上5字頭,區域房市前景持續被看好。
2025.02.07 聯合報
南市去年11月建物移轉棟數再下滑 大幅衰退40.40%
台南市地政局統計,去年11月南市住宅價格指數為149.35,較前期10月微幅上漲0.09%,相較去年同期則上漲7.85%。其中大廈價格指數156.15,透天住宅則為140.07,與前期相較,透天住宅價格指數漲幅高於大廈住宅價格指數。交易量雖減少16.59%,但安南區增幅148.31%。
地政局長陳淑美表示,2024年11月國內經濟景氣信號分數為34分,與前期10月相較上升2分,燈號持續維持於黃紅燈。國發會表示受惠AI應用需求穩定,加上年底外銷旺季,以及傳統產業市況略有改善,致海關出口值、製造業銷售量指數轉呈黃紅燈。本期住宅價格指數多數行政區微幅上漲。
交易量方面,全市11月建物移轉棟數1906棟,較前期減少16.59%,整體買賣棟數與2023年同期相較大幅衰退40.40%,顯示不動產市場隨著央行發布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緊縮不動產貸款資金,近期交易量已大幅減少。
多數行政區的價格指數較前期及去年同期均呈現微幅上漲,其中中西區的漲幅最高,較前期微幅上漲0.33%;其次為新營區和仁德區,分別微幅上漲0.26%和0.23%。
若與去年同期比較,漲幅最高的前3個行政區依序為南區10.16%、新市區10.14%以及中西區9.88%,然而,隨著第七波信用管制對於房價逐漸發酵,房市開始回歸剛性需求,市場價格漲勢放緩並呈現回穩狀態。但也觀察到歸仁區、安平區以及東區價格指數下跌,分別微幅下跌0.3%、0.04%以及0.02%。
各行政區交易量前3名分別為安南區293棟、東區274棟以及北區226棟。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北區和東區增幅最顯著,本期交易量分別增加88.33%、66.06%,主要是因為區內新建案完工後,第一次移轉登記的案量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增幅分別為900.0%和550.0%。
安平區的交易量也增加逾四成五,本期移轉棟數為126棟。倒是永康區的交易量大幅減少84.74%,歸仁區則減少逾60.10%。全國景氣信號仍呈現持續回溫趨勢,未來房市是否面臨變數,宜居高思危。
2025.02.07 經濟日報
房市拋售潮來了?專家:再大的建商也會因多殺多降價、需注意這3風險
房市買氣降溫,平轉、急售、賠售、出價就談等廣告花招百出,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指出,房市平轉背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場看跌,另,針對未來一年房市,預售與新成屋市場可能出現如下多殺多下跌趨勢循環四步曲現象。
李同榮指出,平轉戶首先須了解投資客進貨時間點與進價的高低,假設2023年6月30日前購入預售屋者不受平均地權禁止換約的限制。若以2022年中投資熱當平均進價,這些投資客大部分進價低於目前市價約兩成(雙北約15%),往前推成本越低可能獲利差價近三成,往後推到2023,平均獲利差價至少也超過一成。當承接平轉戶能充分了解投資客進貨時機與成本後,進一步預估未來交屋時取得的市價,再決定是否值得進場承接。
另,承接平轉戶需注意三大風險與提防損失,第一,預售平轉價差利弊得失評估:承接平轉戶表面上會以為現買現賺,但事實若是如此,投資客就會如2024年初惜售而不會平轉拋售。承接戶可能必須注意在房市下行趨勢時,將吸收未來房價可能的跌幅,初估預售市場可能平均跌幅約15%,若投資客當時購入時因搶進接高,平轉者甚至到交屋時就面臨虧損的窘境。
第二,預售平轉交易的換約內容評估:承接平轉戶須事先確認投資客與建商購入時間點是否符合法令可換約時間點,並詳細了解合約內容,尤其是若預估的貸款成數,多數建商合約都會載明不足貸款成數須由購屋者以現金補足,承接平轉戶應事先有心理準備,籌措不足的貸款金額,否則,就面臨拋售或斷頭危機。
第三,預售平轉交易的安全性評估:承接平轉戶必須事先了解建商信譽、品質、以及財務狀況,若是上市公司可直接上網查詢其財務報表,並請會計師了解建商實質負債比例是否偏高。若非上市公司則必須了解其過去業績與口碑,尤其一案建商在房市下跌時,應避免將來成為爛尾樓,造成無謂損失。
李同榮進一步指出,只要購屋者先做完上述兩大功課與風險評估,現在時機並不一定不能購買預售屋或平轉戶,要看價格讓利的實質優惠程度。當然,買在去年高點的投資客風險較高,不但被拉抬高價,要平轉還不容易,就會有真正賠售求現的拋售潮,投資人是否掌握危機入市,就須做足功課。
至於未來一年房市如何走,李同榮預測,未來一年預售與新成屋市場可能出現如下多殺多下跌趨勢循環四步曲現象,包括一、已交屋投資客逼價未交屋投資客;二、市場產生更多平轉與賠售的拋售物件;三、未交屋投資客逼價建商餘屋降價求售;四、建商餘屋再逼價正推出的預售現貨市場。
李同榮指出,事實上,再大的建商也會因多殺多的拋售潮而降價,最後產生了房市下行趨勢中預售市場跌價的惡性循環,建議現階段購買預售屋應特別注意資金操作、進場時機、與產品選擇,都會決定投資成敗。
李同榮指出,買預售就是買期貨,預售市場進場時機往往會與現況相違,因預售推案至完工至少三到四年,適不適合進場不是看市場現況,而是要看預測完工交屋當時的市場價格,若未來完工時價格減去現在進場時價格為正數,就代表具有獲利的進場時機,若正數越高,代表置產進場的時機越精準、獲利越高,所以進場時機、地點、產品都會決定投資成敗。
下跌趨勢下,投資黃金三角函數布局可瞄準三大要素,一、資金操作:保守應對的資金槓桿運用,進可攻退可守;二、時機掌握:危機勇於入市的時機掌握,獲利最大化:三、產品選擇:注重成熟性商圈產品,保值且長線獲利,避免投入量大且商圈未成熟地區與產品。
房市看跌 承接平轉戶提防損失
聯合報
受政府祭出打炒房措施影響,房市買氣降溫,平轉、急售、賠售、出價就談等廣告花招百出。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指出,房市平轉背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場看跌,而針對未來一年房市,預售與新成屋市場可能出現如下多殺多的下跌趨勢循環四部曲現象。
李同榮說,平轉戶首先須了解投資客進貨時間點與進價的高低,由於二○二三年六月卅日之前購入預售屋,不受平均地權禁止換約的限制,若以二○二二年中的平均進價,這些投資客大部分進價低於目前市價約兩成(雙北約百分之十五),往後推到二○二三年,平均獲利差價至少超過一成。當承接平轉戶能充分了解投資客進貨時機與成本後,進一步預估未來交屋時取得的市價,再決定是否值得進場承接。
此外,承接平轉戶需注意三大風險與提防損失,包括預售平轉價差利弊得失評估,承接戶可能必須注意在房市下行趨勢時,將吸收未來房價可能的跌幅,若投資客購入時因搶進接高,平轉者甚至到交屋時就面臨虧損;須事先確認投資客與建商購入時間點是否符合法令可換約時間點,並詳細了解合約內容,尤其針對預估的貸款成數,多數建商合約都會載明不足貸款成數須由購屋者以現金補足,承接平轉戶應事先掌握籌措不足的貸款金額,否則恐面臨拋售或斷頭危機。
第三是承接平轉戶必須事先了解建商信譽、品質、以及財務狀況,若是上市公司可直接上網查詢其財務報表,並請會計師了解建商實質負債比率是否偏高。
針對未來一年房市走勢,李同榮預測,預售與新成屋市場可能出現下跌趨勢循環四部曲現象,包括一、已交屋投資客逼價未交屋投資客;二、市場產生更多平轉與賠售的拋售物件;三、未交屋投資客逼價建商餘屋降價求售;四、建商餘屋再逼價正推出的預售現貨市場。
李同榮說,再大的建商也會因拋售潮而降價,最後產生房市下行趨勢中預售市場跌價的惡性循環,建議現階段購買預售屋應注意資金操作、進場時機與產品選擇。
2025.02.07 自由時報
正義國宅都更變豪宅 首位法人買家現身
台北市知名都更豪宅案「Diamond Towers台北之星」(前身為正義國宅),近期A、B棟首波買家完成過戶,不但有十數位自然人買家,也出現首位法人買家過戶,該法人為知名扣件貿易與製造商順承企業。
另國產署預計在二十日標售該豪宅C棟分回的十八戶,總底價超過七十五億元,標售樓層為十二至二十九樓,單戶建物加車位坪數落在一三八坪至二○七坪間,其中十二至二十一樓、每戶包含兩個車位,二十二至二十九樓每戶包含三個車位,單戶底價落在三億至四.七億元,僅五戶底價不到四億元,又以二十九樓的頂樓戶底價最高。
房產業者指出,若以一個車位價格五百萬元、坪數十一.四九坪進行拆算,每坪底價落在二二四.五萬至二六五萬元間,每坪底價都突破二百萬元。
該案坐落北市忠孝東路三段上,前身為正義國宅都更案,一旁就是SOGO復興館及捷運板南線忠孝復興站,基地約一五四五坪,興建A、B、C三棟建物,總樓層數分別為三十、三十一及二十九層,其中C棟為原住戶以及公有地地主國產署、財政部分回。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目前台灣豪宅市場仍以自住需求為主,加上少部分置產需求;而投資等增值誘因則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限制私法人購屋後已明顯減少。房市專家何世昌指出,該豪宅具地段優勢,又有國際建築大師操刀設計,可列入北市一線豪宅,只是這波房市多頭由小宅領銜表演,豪宅價格幾乎不動,銷售速度稍緩。
2025.02.07 自由時報
寶佳7度奪北台推案王 元利躍升第2
一向採取「案海」策略的寶佳機構,去年一口氣在北台灣推出五十一案、總額達一三四六億元,連續第七年蟬聯北台灣推案王、也是全台推案王;元利建設則靠著北市文山區、總銷達六百億元新案,躍居推案金額第二名。
寶佳去年推51案 總額1346億元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去年北台灣全年推案金額達一.五四兆元,其中前十大推案建商合計推出八十七個新案,總金額達四五一三.三億元、占整體推案金額比重達二十九.一六%;光是寶佳就有五十一案、總額達一三四六億元,若以推案數來看,第二至十名的加總還不及寶佳。
寶佳去年推案總金額還超越第七至十名的加總。房產業者指出,寶佳分支眾多,採取策略聯盟或專業經理人與大股東林家合股開設新的建設公司模式,在全台開枝散葉,推案擁有「案海」趨勢,全台到處都可看到寶佳的身影。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說,即便去年寶佳在北台灣僅有一個新案的總銷金額突破一百億元,但靠著「案海」,加總起來相當可觀。
推案金額第二至五名建商,去年均為三百億元起跳,元利建設只靠著北市文山區、總銷達六百億元的一個新案,就拿下去年推案金額第二名。
陳炳辰分析,去年房市是上半年大好、下半年大落,就算下半年打炒房政策盡出,但推案腳步卻難以說停就停,尤其是元利、興富發、大同、宜誠及國賓大等建商,新案都是下半年才登場。
他認為,今年房市局勢仍不明朗,恐只有資產實力雄厚建商具有底氣敢推出新案,預期今年前十大推案建商榜單仍是「強者恆強」,且今年有多個大案將登場,甚至將出現總銷上千億元的新案。
去年總銷1,346億,創七連霸 寶佳 再登北台灣推案王
工商時報
2024年是台灣房地產史上轟轟烈烈的一年,雖高速狂飆之後急轉為空頭,建商推案量也嚇嚇叫;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2024年住宅產品推案,寶佳機構以推出51筆新案、總銷1,346億元,再度坐上「推案王」寶座,創下「七連霸」紀錄;前五強還包括元利建設、興富發建設、愛山林建設、茂德機構等;2025年仍大案不斷,不排除有大黑馬異軍突起。
住展雜誌統計,去年北台灣十大建商總推案量達4,748.3億元創新高,較2023年十大建商推案量激增48%。
排名第一至十名分別為:寶佳、元利、興富發、愛山林、茂德機構、大同、富宇、宜誠及國泰、新濠及國賓大、璟都,推案量自185億~1,346億元。
推案王寶佳2024年推案量1,346億元,寫下「七連霸」紀錄,長期以遍地開花的海量推案制霸市場,2024年推案個數51案,為其他建商的數倍,總推案量領先第二名的元利1倍之多。
元利在台北市文山話題案「元利四季莊園」,第一期總銷約600億元,一鳴驚人,頂樓戶實價登錄又創下當地新高,品牌與實力兼具。
興富發去年案量達487億元,包括淡海新市鎮總銷300億元的「新海城」,同集團潤隆的台北市文山區百億大案「信義富境」等,推升排名至第三大。
愛山林去年推案量約453.8億元,新竹造鎮案「宏道新竹帝寶」、基隆「甲山林城上城2-美麗上城」,既展現案量,又雙雙刷新在地新高單價,有行有市。茂德去年推案量約325.5億元。
展望2025年,住展發言人陳炳辰指出,當前局勢不明朗,恐怕只有資產實力堅強的建商具備底氣推案,預期十大建商強者恆強,但案量相較弱化,可能個案拉抬異軍突起,或案量相近而洗牌名次。長耀建設預告在新北林口、桃園龜山分別有百億元大案,備受矚目的南港大案「南港國際臺鐵調車場案」、新北中和「左岸明珠」、愛山林三重案、茂德新莊案、華固新店案、興富發基隆案,未來不排除有黑馬崛起。
2025.02.07 工商時報
歷來最大宗 豪宅大批發 台北星鑽每戶3億起跳
國產署標售北市62戶都更分回宅
豪宅大批發。國產署公告將標售台北市62戶都更分回宅,每戶底價從5,000萬元到4.7億元,合計底價高達120億元,其中台北市超級豪宅台北星鑽更是首度列標,每戶底價3億元起,將於20日開標。
台北星鑽(台北之星)前身是正義國宅,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樓下是新光三越DIAMOND TOWERS,都更後國產署分回20戶,本次共拿出18戶標售,都是高樓層、一層一戶或一樓雙併,單戶底價最低3億元起跳。
官員透露,台北星鑽是國產署歷來標售都更分回宅價位最高的一宗,換算每坪單價逾200萬元,因此特別於11日開放賞屋,就算沒有上億元身價,一般民眾也有機會可一窺超級豪宅的廬山真面目。
台北之星歷經26年才整合完成,基地面積1,525坪,共3棟建物,A、B棟規劃150、300坪銷售,C棟為都更分回戶,取名「台北星鑽」,國產署去年底取得分回戶後,今年初即標售,本次標售樓層位在12~29樓,坪數138坪至206坪。
除了台北星鑽,本次列標的其他都更分回宅,還包括中山區的宏普頤和、大同區的京王、中正區的冠德羅斯福和雍居仁愛、文山區的景美聯山和自慢藏及內湖區的伯特利光之寓所,全數都位於台北市精華區。
官員表示,近年因為建築成本高漲,都更分回宅的價位因而普遍都不低,但國產署標售價格主要是參考市價如實價登錄的平均值等,且會經過審議委員會,甚至有可能略低於市價,絕對沒有帶頭炒房的疑慮。
依據中央銀行的定義,台北市每戶7,000萬元以上即屬於高價住宅(豪宅)。本次國庫署標售的62戶都更分回宅中,僅17戶低於7,000萬元,有40戶高於億元,台北星鑽的18戶全都高於3億元,其中更有13戶超過4億元。
2025.02.07 中國證券報
春節假期重點城市樓市平穩,未來仍需政策加力支持
春節假期,重點城市樓市成交整體平穩。
中指研究院的最新資料顯示,春節假期期間(1.28—2.4),28個代表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積較去年假期(2.10—2.17)小幅增長8%。假期市場較為平穩,但仍處淡季行情。
不過,1月截至春節前,重點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依然活躍。業內人士預計,春節後重點城市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將出現明顯回升。
重點城市春節樓市整體平穩
中指研究院的最新資料顯示,從網簽情況看,春節假期期間28個代表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積較去年假期增長8%。一線城市中,廣州新房網簽量較去年春節增長47%,北京較去年小幅增長5%;二線城市中,成都市場活躍度較高,同時由於基數較低,網簽成交量較去年假期大幅增長,南京、南昌、武漢等城市增幅同樣明顯。
中指研究院認為,整體來看,今年春節期間市場較為平穩,但假期市場仍處淡季行情。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春節期間銷售備案資料不全,但整體略好於2024年;節假日期間房企以順銷為主,各地不乏購房優惠活動的相關資訊,仍待觀察節後新推盤情況。
平安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楊侃也認為,考慮春節備案滯後及絕對值較小,建議關注節後銷售走勢。隨著春節假期結束,3月銷售表現為重要觀察視窗,若重點城市樓市出現小陽春或提振市場信心,若節後樓市走弱,或將迎來新的政策支持期。
節前重點城市仍成交活躍
儘管1月是傳統銷售淡季,但從春節前的樓市表現來看,重點城市成交依然活躍。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1月截至春節前,重點30城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同時,“以價換量”帶動二手房成交持續活躍,重點20城二手住宅成交套數同比增長19%。
廣州市房地產仲介協會的最新資料顯示,1月(統計週期: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1月25日),得益於重磅政策持續刺激,市民入市節奏較去年同期大幅加快,全市二手住宅網簽套數為10038宗,因臨近春節環比有所下降,但保持在萬宗以上,同比上漲幅度達18.78%,預期春節後市場活躍氛圍仍將延續。
中指研究院指出,受春節假期影響,1月末網簽量出現明顯回落,初步統計,1月份,30城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約11%,20城二手住宅成交套數同比增長約3%。
值得注意的是,1月深圳樓市迎來“開門紅”。深圳市住建局的資料顯示,1月深圳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成交近萬套,同比增長六成。其中,新建商品住宅網簽銷售5090套,同比增長97.3%;二手住宅網簽成交4554套,同比增長31.5%,延續去年10月以來市場回暖態勢。
持續回穩仍需政策加力支持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1月以來,多地出臺樓市支持政策,助力一季度“開門紅”。
其中,青海省在《2025年一季度“開門紅”若干舉措》中提出,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大購房補貼力度,放大金融、稅收等政策綜合效應,深挖園區工人、鄉村教師醫生、進城務工人員、新市民等住房潛力,持續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指導城市政府針對首次購房者、低收入家庭、高技能人才等群體制定差異化優惠補貼政策。
福建省發佈《促進2025年一季度房地產市場發展良好開局的若干措施》,創新促銷售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在住房展銷活動推出購房補貼、購房消費券等促銷政策。加大公積金購房支持力度。支援各地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再適當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支持省內異地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支持省內購房提取代際互助等。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1月全國各地出臺超50條政策,多地舉辦房交會、加大購房補貼力度。
展望後市,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院長丁祖昱認為,考量到去年2月為春節月,基數較低,今年2月樓市成交同比將延續正增長態勢,一季度延續“止跌回穩”的行情。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研究副總監李益峰進一步表示,短期來看,隨著春節假期結束,居民工作、購房置業逐漸進入正軌,預計春節後市場網簽量將出現一定回升。一季度來看,由於去年一季度新房成交規模為近年較低水準,在低基數影響下,預計整體成交量同比或將保持平穩;二手房受部分社區價格逐漸調整到位及核心城市業主預期改善影響,成交量有望保持一定規模,價格跌幅有望繼續收窄,但市場持續回穩仍需政策加力支持。
2025.02.07 網易財經
城中村改造提速!24省份部署升級,上海今年目標翻倍至25個項目
近日,《遼寧省加大存量商品房收購力度 進一步提升住房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印發,其中明確要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2025年實施城中村改造2.6萬戶。
前不久發佈的2025年遼寧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今年要持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開展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危舊房改造3.5萬套。
近期31省份政府工作報告已陸續發佈,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發現,24個省份政府工作報告將城中村改造作為重點工作進行部署,包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陝西、甘肅、青海、廣西、寧夏和新疆。“加力實施”“加快改造”“加力推進”等成為多地部署今年城中村改造的關鍵字。
其中上海、天津、重慶、遼寧、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四川、貴州、寧夏這12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城中村改造的目標。城中村改造工作複雜,存在地區差異,各地目標也不相同,如河南計畫改造城中村416個,四川計畫改造城中村10萬戶。
與去年相比,今年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對城中村改造的部署著墨更多,針對性更強、目標更明確。多地今年計畫改造的城中村規模擴大,如上海2024年計畫啟動10個城中村改造專案,今年目標提升至25個。
在受訪專家看來,城中村改造是今年擴內需的重要抓手,各地希望通過城中村改造的貨幣化安置進一步拉動購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各地城中村改造工作要加快推進,資金平衡問題仍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12省份公佈城中村改造目標
在2024年31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23個省份提及城中村,但大都是在推進“三大工程”中涉及。與之相對,今年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有24個省份對城中村改造工作進行部署,其中絕大部分省份均將城中村改造工作進行專門部署,如河北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甘肅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加快城中村改造擴圍;寧夏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開展城中村改造專項行動。
去年四季度,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作為重要的房地產增量政策推出,其後城中村改造擴圍至近300個城市。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
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各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城中村改造作為很重要的內容來部署,是對黨中央部署的積極貫徹落實。此外,我國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也進入存量盤活和城市更新階段,居民對物業和居住環境的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對公共配套設施供給低效甚至短缺的城中村進行改造的訴求強烈。
另外,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各省市將城中村改造作為重點工作進行部署,有助於啟動更多購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2024年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僅上海和貴州提出了具體的城中村改造目標,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具體改造目標的省份增加至12個,包括上海、天津、重慶、遼寧、浙江、安徽等。
綜合來看,多省份改造規模進一步擴大,如上海計畫啟動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從去年的10個,增加至今年的25個;貴州從去年的計畫實施城中村改造2萬戶,增加至今年的計畫啟動城中村改造3萬戶;重慶去年82個城中村改造專案加力實施,今年計畫滾動推進163個項目。
中指研究院研究總監吳建欽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多省份今年推進城中村改造專案數量大幅增加背後,主要有三方面影響因素。一是各地希望通過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貨幣化安置進一步拉動購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二是此前住建部已在前期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相關部署基礎上,再新增100萬套改造規模,城中村改造也已擴圍至全國近300個地級以上城市,在此背景下各地今年推進的項目數量也會明顯增加。三是今年年初召開的國常會提出,城市更新將是今年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
嚴躍進表示,今年多個省份設置了較明確的城中村改造定量目標,一些省份計畫推進改造的數量在增加,這說明各地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提高。另外,今年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資金等支援力度增加,各地上報專案主動性也在增加,也為今年城中村改造工作勾勒出更加清晰的實施路徑。
資金平衡問題仍是關注焦點
在受訪專家看來,今年各地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與去年相比存在一些不同點,如城市的擴圍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另外,吳建欽表示,今年城中村改造過程中貨幣化安置與房票安置相結合將進一步深化。
嚴躍進則認為,去年城中村改造工作主要著眼於拉動固定資產投資,今年則從擴內需視角出發,尤其是著眼於激發城中村改造中的潛在購房需求。
“城中村改造的週期通常較長,一般每個專案需要8 年左右的改造週期。”李宇嘉認為,今年改造目標大幅增加,並不意味著一下子就要拆除大量建築或建設大批回遷安置房,而是說要著手推進相關專案,而不同專案處於不同的階段。
李宇嘉表示,城中村改造工作無疑將提速,但需要明確的是,新時期的城中村改造與過去相比存在顯著差異。在新時期,很多城中村改造項目以國企為投資主體,並且實行一、二級開發分離,征拆工作由政府主導。公共屬性和民生屬性主導下,改造工作並非單純追求拆除規模,而是強調拆整結合,涵蓋拆除重建、有機更新、綜合整治這三種類型。這是因為改造過程必須確保資金平衡,同時,從村民改造意願出發,既可以是拆除重建,也可以是綜合整治。
吳建欽指出,城中村改造要加快推進,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重點關注。一方面,目前土地市場並未明顯回暖,資金平衡難度進一步加大,更需加大對專案啟動資金的支持和長週期、低成本的融資支持。另一方面,市場主體力量還有待進一步發揮,對於能夠實現資金平衡的專案要積極引入社會化力量,同時提供相應的政策保障。除此之外,需要對全市城中村改造項目進行統籌考慮,重點推動有較大可能實現資金平衡的城市核心區項目的改造。
在採訪過程中,資金平衡問題被頻頻提及。在李宇嘉看來,一方面,無論是國企改造還是民企改造,資金可平衡,投資主體才願意參與。另一方面,城中村改造不以大拆大建為主要原則,重點解決安全隱患和公共配套短板等問題,這些工作也需要比較多的資金投入。
嚴躍進也認為,要加速城中村改造的落實落地,核心在於解決資金問題。當前,政策對專項借款、專項債等資金支援力度較大,需要加快這些資金的落實。與此同時,各地在城市改造中推出房票政策,應將城中村改造、房票使用更好結合,推動房地產去庫存。此外,還需將保障房房源安置與城中村改造動遷戶進行對接,實現多領域市場聯動的健康發展態勢。
2025.02.07 網易財經
綠景中國地產收到清盤呈請
2月5日,綠景(中國)地產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綠景中國地產”)發佈清盤呈請公告。
公告顯示,綠景中國地產獲悉翹石集團環球有限公司於2025年2月4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了對公司的清盤呈請,內容有關公司所擔保約本金21萬美元另加應計利息的財務義務。
綠景中國表示,公司將極力反對呈請。呈請的提出不代表呈請人能成功對公司進行清盤,於公告日期,香港高等法院並無頒佈清盤令以將綠景中國清盤,高等法院已將呈請的首次聆訊日期定為2025年4月9日。
2025.02.07 網易財經
弘陽地產1月合約銷售金額約6.7億元
2月5日,弘陽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弘陽地產”)發佈截至2025年1月31日未經審核營運資料。
公告顯示,弘陽地產、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2025年1月份的合約銷售金額為6.69億元;銷售面積為43800平方米;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15275元。
2025.02.07 信報
萬科高管再變動 郁亮被邊緣化
繼春節前高管層被大換班之後,萬科(02202)管理層在農曆新年繼續出現變動。路透引述萬科最新發布內部文件,明確高管分工,萬科原董事長郁亮在遭降職為副總裁後,分工上被邊緣化至負責戰略和房地產宏觀研究。
負責戰略和房地產宏觀研究
與此同時,萬科關鍵部門的中級管理人員同樣出現變動。萬科一併任命了多名中層管理人員,當中涉及集團戰略投資運營管理部、財務資金管理部等核心部門,以及重要區域管理部總經理的職務。
消息人士表示,萬科周三(5日)對內發布了兩份內部文件,涉及高管層分工及核心部門中層管理人員的調整。
根據文件,高管層分工方面,萬科新任董事會主席、深鐵集團董事長辛杰主持集團全面工作;集團執行副總裁郁亮的分工則為協助董事會主席開展工作,負責戰略和房地產宏觀研究。
萬科於1月27日(除夕前一天)公告稱,郁亮申請辭去公司董事會主席職務;他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並出任執行副總裁職務。祝九勝因身體原因辭去總裁等一切職務;董事會秘書朱旭亦辭任,但仍留在萬科工作。
深鐵集團董事長辛杰同日被選為萬科董事會主席(此前為萬科董事會副主席);郁亮、李鋒、華翠和李剛被聘任為公司執行副總裁;聘任田鈞為公司董事會秘書。除了郁亮外,另外4位高管均為深圳國資人馬。
根據萬科周三的內部文件,田鈞作為新一任董事會秘書,其職責除了正常的投資者關係、訊息披露及證券監管機構溝通等外,還負責牽頭處理博商及鵬金所等歷史遺留問題,分管集團董事會辦公室、財顧事業部。
2025.02.07 信報
長實兩盤申預售樓花涉743單位
本港私人住宅樓花預售申請,扭轉連續2個月低迷局面。地政總署公布,今年1月接獲4份預售樓花同意書申請,共涉987伙,按月飆925伙或14.9倍。長實(01113)旗下兩盤共包辦743伙,佔期內新申請預售伙數75.3%,當中較矚目為九龍東啟德Victoria Blossom第2期。
上月新申請預售樓花伙數不但按月回升,更創3年同期高位。其中長實發展的Victoria Blossom第2期佔416伙最多,預計2027年9月底落成入伙,樓花期約32個月。該項目第1期已於去年11月取得售樓紙,涉及307伙,意味兩期合共可提供723伙。
長實同系元朗錦田錦泰路18號項目,積極部署蛇年展開銷售,發展商亦在上月為該盤遞交預售申請,涉及327個單位,預計入伙期及樓花期均與Victoria Blossom第2期相同,同樣超出樓花期最長可賣樓的30個月上限。
會德豐地產繼去年9月就旗下與港鐵(00066)合作的香港仔黃竹坑站港島南岸第6A期(463伙)入紙申請預售後,該項目第6B期亦緊接在上月作出預售申請,項目只有154伙,樓花期約30個月。另一宗申請是佳明集團(01271)旗下粉嶺聯發街1號,單位數目為90個,樓花期約9個月。
受上月發展商重新積極為旗下樓花項目作預售申請帶動,截至今年1月全港滾存待批預售單位增至8922伙,按月多395伙或4.6%,連跌2個月後回升。
上月僅柴灣海德園1期獲批
另方面,該署同月批出1份預售樓花同意書,涉及592伙,是約4個月最少,按月減少368伙或38.3%,相關項目為太古地產(01972)與中華汽車(00026)合作的柴灣海德園第1期,預計2026年8月底落成,樓花期約19個月。太古地產發言人表示,海德園第1期樓書及展銷廳已接近完成,最快下季推售。前身為中巴車廠的海德園共分2期發展,合共850伙,當中第2期共258伙已於去年5月作出預售申請,目前仍待批中。
2025.02.07 經濟通
天譽置業清盤呈請再度延期至2月20日
天譽置業(00059)公布,百慕達最高法院商事法庭首席法官將公司呈請的聆訊由原定今日押後至2月20日(百慕達時間)進行審理。公司將於需要時另作公告,以知會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有關呈請的最新發展。
該公司董事會於今年1月24日通過決議,決定並通知聯合臨時清盤人,董事會不反對聯合臨時清盤人在原定於今年1月31日舉行的百慕達法院聆訊上不再尋求進一步延期。董事會確實相信公司的重組已不再可行,並認為百慕達法院在聆訊上頒令對公司進行清盤才符合公司債權人的最佳利益。
2025.02.07 經濟通
越秀地產1月銷售額66億人幣,升1%
越秀地產(00123)公布,連同合營及聯營公司項目在內,1月銷售金額約66.01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約0.9%,銷售面積約23.28萬平方米,上升約1.7%。
該集團指,1月附屬公司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取得廣州市一幅地皮約95.48%實際權益。該地皮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濱江板塊,規劃總可建築面積合共約3.95萬平方米,規劃用途為居住用地。代表該集團實際權益的土地價款約8.39億元人民幣。
2025.02.07 經濟通
民生國際售重慶物業股權兼貸款,料收益4.6億元
民生國際(00938)公布,建議以1元出售譽年投資全部已發行股本及轉讓銷售貸款約3.59億元,預期建議出售收益約4.63億元。
該集團指,譽年投資主要資產為位於重慶市渝中區青年路77號之重慶物業,重建工作已完成,包括待售住宅公寓以及待出租服務式公寓及購物商場,去年3月底年度虧損約5億元。該集團指,中國房地產市場呈下行趨勢,在出售重慶物業的物業單位時遇到困難,加上譽年投資淨負債狀況以及來自法律訴訟的不明朗因素,建議出售事項將減輕履行財務義務的巨大流動資金壓力。
2025.02.07 經濟通
冠中地產折讓19%發新股,籌最多1,040萬元
冠中地產(00193)公布,與配售代理弘雅資本訂立配售協議,以每股26.7仙配售最多3886.5萬股新股,集資最多1040萬元。
該集團指,每股作價比昨天收報33仙折讓約19%,新股佔擴大後股本約16.67%,配售予不少於6名獨立承配人,預期概無承配人成為主要股東,擬將配售事項所得款項淨額用作營運、業務及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2025.02.07 信報
北角皇都呎售18,540 三個月平11%
近期新世界發展(00017)財務狀況備受市場關注,該集團旗下北角皇都戲院重建項目283 King's Road的住宅部分皇都,昨日以低價推出首批88伙,冀取得理想銷情,盡快回籠資金。該項目首批折實平均呎價18540元,較3個月前同區新盤首批平超過一成,創下港島東首批折實平均呎價逾8年新低,皇都最快下周開售。
創港島東首批呎價逾8年低
皇都昨天公布首張價單,實用面積343至726方呎,包括25間一房、62間兩房及1間三房單位,定價由776.4萬至2512萬元,呎價21652至34601元。90天即供最高22%折扣,折實售價介乎605.5萬至1959.3萬元,折實平均呎價18540元;整批單位市值約9.45億元。
北角對上一個開價新盤為宏安地產(01243)101 KINGS ROAD,去年11月中公布首張價單,折實平均呎價20800元,皇都較之平約10.9%。參考反映二手住宅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港島分區樓價指數去年11月中報138.23,最新報140.48,即該區樓價約3個月升約1.63%,意味今次皇都逆市低開作招徠。
皇都首批折實平均呎價,是2016年8月筲箕灣形薈首批折實平均呎價約1.77萬元後,港島東逾8年新低。若對比同區樓齡約4年半的維峯.浚匯,近期二手平均成交呎價約1.89萬元,皇都貼近同區新晉屋苑二手價。
一房單位最平逾605萬入場
皇都首批呎價分野比較大,折實呎價最貴達26988元,該單位是今批唯一的三房單位,撇除該單位後,整批折實呎價16888至21680元。呎價最平單位為7樓A9室,實用面積446方呎的兩房戶,折實售價753.2萬元,折實呎價16888元,僅次於上月劈價至呎價低見15232元、港島新盤呎價新低的協成行筲箕灣傲華。若以首批單位呎價計,皇都則是2023年10月英皇國際(00163)香港仔澄天的15390元後逾一年新低。
皇都入場單位為7樓B9室,實用面積343方呎,一房間隔,折實售價605.5萬元。發展商提供備用一按貸款計劃,貸款額最高達樓價九成,全期最優惠利率(P,現為5.5厘)減2厘,年期最長25年。渣打及工銀亞洲等多間銀行,在皇都的展銷廳設置櫃枱,即場為買家提供按揭服務。
新世界發展營業及市務(特別項目)部總監何家欣形容,皇都首批單位為頭炮「喜」動價,本周六(8日)正式開始收票,加推單位有加價空間,最快下周開售。
造價貼二手 勢冰封同區交投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皇都首批單位較市場呎價折讓約25%,相信會冰封整個港島二手市場。他預計,項目落成後呎租可達80元,租金回報達5至6厘,估計投資客佔一半。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指出,目前本港一手市場現樓貨尾達2.7萬伙,加上樓市剛剛開始復甦,發展商首批單位要用「低市價」推出,個別財務緊張的發展商更加要用「震撼」價出貨。
皇都位於英皇道283號,提供388伙,實用面積306至1522方呎,間隔由一房至四房戶;預計落成日期為2026年12月底。項目自1月起以招標形式售出13伙,套現逾5億元,其中一伙由廣東省政協常委、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黃少媚購入。
大發展商倘違約 標普料樓價瀉7%
新世界發展(00017)的財政狀況持續惹人擔憂。評級機構標普全球評級發表報告表示,市場猜測部分本地地產商面臨信貸壓力,該機構認為,倘有大型發展商出現潛在違約事件,勢打擊市場信心,買家可能推遲入市,在這情景下,估計今年主要住宅的銷售量將下降至標普原本預測2萬伙的一半左右;而因供應過剩與需求萎縮,今年樓價或跌5%至7%。
未獲標普評級的新世界於上月強調,去年7月以來為177.61億元銀行貸款完成再融資。
標普信用分析師Edward Chan稱,一些未評級發展商的流動性緩衝很薄弱,為補充流動性,個別公司靠股東注入現金或出售資產,但股東支持發展商的意願或會減弱,資產出售談判也可能會失敗;若發展商的流動性狀況不佳,不排除演變成全面的財務困境。
該行指出,本港樓市的穩定程度不夠堅固,而減息預期可能延後,置業者情緒似乎很脆弱,加上市場面臨供應過剩,一旦有大型發展商債務違約,情況將變得不穩定。
本港住宅房地產復甦前景的能見度減弱,任何涉及香港大型發展商的困境事件,都可引發連鎖反應,打擊受評級實體的財務實力,增加債券持有人風險。
滙豐削新世界目標價至3.66元
另一方面,滙豐環球研究發表報告,透露投資者對新世界的疑慮,主要在其財務健康及去槓桿進度,若公司在去槓桿方面取得突破,股價或有正面反應;因新世界面對較高的利息支出,該行調低其2025至2027財政年度的盈利預測3.2%至6.8%;基於盈利復甦的能見度低,下調新世界目標價8.5%,由4元降至3.66元,維持「減持」評級。
滙豐指出,新世界計劃未來12個月在香港推出4個住宅項目,合共提供2100個可售單位,如果這些新盤可重現大圍柏傲莊項目的強勁銷售表現,有望為投資者帶來驚喜,然而,該等項目是發展商以高地價購入發展,盈利能力未必高。
2025.02.07 信報
梁志堅料今年樓價慢升15%
會地盼《預算案》削印花稅 助青年上車
去年樓市撤辣和本港銀行啟動減息周期,樓市氣氛略見好轉。2025年,地產界對樓市的看法轉審慎樂觀,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指出,去年底市道開始止跌回升,對今年樓價走勢看法趨進取,預計全年有15%升幅。集團副主席兼常務董事黃光耀就《財政預算案》提出建議,冀政府降低釐印費和放寬投資移民購入住宅物業的門檻。
梁志堅昨天出席會德豐地產新春活動時指出,去年減息周期展開,政府撤辣以及銀行放寬按揭,多項利好因素刺激市民的置業意欲。會德豐地產去年全年總銷售金額逾221億元,較2023年增長逾38%,當中包括售出1881個住宅單位、62個車位和電單車車位等。
年內擬推7盤2300伙
梁志堅指出,去年底樓市已開始止跌回升,惟「唔係上得咁理想,要一步一步上」,相信隨着今年買家入市信心增強,發展商手上存貨持續減少,可帶動一手及二手市場成交,樓市價量有望逐步回升,他個人而言估計樓價今年可以有15%增長。他認為,全球包括美國和歐洲的經濟情況都不明朗,本港機會相對較大,隨着政府銳意發展經濟和引入人才,相信今年會有好的開始。他強調,政府最緊要搞好經濟,讓市民受惠,地產市道便會向好。
該集團今年計劃推售7個新盤,共提供逾2300伙。黃光耀表示,年初至今僅1個多月,會德豐地產旗下項目已售出約100伙,套現接近10億元,其中將軍澳日出康城GRAND SEASONS今年初率先登場;山頂種植道1號首階段5座洋房部署農曆新年後安排VIP參觀現樓,該5伙實用面積約5200至6700呎。
土儲600萬呎 足夠5年發展
政府將於本月下旬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黃光耀望政府公布更多優化樓市的措施,如降低置業印花稅,幫助年輕人和用家上車,並建議政府放寬或撤銷投資移民購入住宅物業的門檻,吸引更多投資者及高收入專才來港發展。
另外,黃光耀指出,政府可進一步簡化發展要求和加快審批流程,降低發展需要的時間和成本等,最終可反映於地價,增加政府賣地收入,達致雙贏局面。他透露,會德豐地產手上可供發展的土地儲備約600萬方呎,足夠未來4年至5年之用,期望能「貨如輪轉」,吸納優質項目發展。
2025.02.07 信報
資策今年推兩鐵路盤共1,573伙
資本策略(00497)今年主力推售合資項目,包括香港仔黃竹坑站港島南岸第5期及油塘通風樓物業發展項目兩個鐵路概念盤共1573伙。
包括港島南岸5期及油塘通風樓
資本策略執行董事何樂輝表示,蛇年樓市料平穩向好,市場較2024年樂觀,期望樓價有個位數升幅。若政府在本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有利民措施推出,可帶動樓市氣氛。他又指出,近期豪宅市場開始暢旺,值得看高一線。集團位於佐敦彌敦道350號的高臨,自去年5月推售至今累售189伙,吸金約15.8億元。由集團牽頭發展的渣甸山超級豪宅項目皇第,至今賣出約14伙,套現約26.1億元,項目尚餘2伙待售。
何樂輝續稱,除繼續推售上述項目外,今年集團亦會推出與新世界(00017)等發展的港鐵(00066)黃竹坑站港島南岸第5期,提供825伙;夥拍信置(00083)的港鐵油塘通風樓物業發展項目共748伙。他提到,集團會繼續物色土儲,不排除與其他財團或發展商合作。
2025.02.07 信報
私宅去年落成量 24,261戶創廿年高
私人住宅落成量去年第四季發力急增。差餉物業估價署(差估署)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港共有5584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創2002年8月有6024伙建成以來的逾22年(268個月)新高,帶動去年全年私宅落成量達24261伙,創2004年有26036伙落成以來的20年新高。
去年12月有5584伙落成,是連續4個月上揚,較11月的4041伙多38.2%。去年全年建成24261伙,則較2023年的13852伙暴增75.1%,並較差估署預測的全年落成量22267伙超標近9%。
以三大分區比較,2024年全年新界區落成量居首,有11556伙,相當於全港約47.6%;其次是佔11014伙的九龍區,比例為45.4%;餘下1691伙或約7%來自港島區。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認為,政府早年積極推地增加供應,雖然一度受疫情及樓市走下坡影響窒礙落成進度,惟疫情過後2年,落成量回復常態,並出現一窩蜂大量加快的情況,終於在去年底成功「追落後」。
2025.02.07 信報
信置 ONE CENTRAL PLACE 今季頭炮
信置(00083)蛇年部署推售5個全新盤,提供逾4500伙,該集團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的中環單幢盤ONE CENTRAL PLACE料今季以現樓形式登場,成為集團頭炮。
現樓形式發售 主打一房
ONE CENTRAL PLACE早前已上載樓書,提供121伙,實用面積383至1028方呎,主打1房。信和置業執行董事田兆源指出,項目已近現樓,有機會今季開售。下半年有機會推出由該集團牽頭發展的將軍澳日出康城第13期(2550伙)、夥拍資本策略(00497)等發展的油塘通風樓物業發展項目(748伙)、與招商局置地(00978)合作的土瓜灣榮光街/崇安街發展項目(458伙),以及與嘉華國際(00173)等發展的元朗錦上路站柏瓏III(680伙)。
信和置業集團聯席董事楊文認為,政府推出人才計劃,加上息口開始回落,預期今年樓市會健康平穩發展。該集團多個現樓項目甚受買家歡迎,例如與中電集團合作的何文田St. George's Mansions累售107伙,套現逾90億元。
新地(00016)發展的天水圍輕鐵天榮站發展項目第2期YOHO WEST PARKSIDE,提供525伙。新地代理總經理胡致遠說,目前仍待批預售樓花同意書,希望本月內開售。
2025.02.07 經濟
標普:大發展商倘違約 港樓價跌7%
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表評論文章,指本港任何大型地產開發商若出現備受矚目的違約或重組,都會擠壓行業資金,其影響波及整個行業,甚至殃及行業內評級很高的公司。
標普認為,香港樓價將會回穩的基本情景,正面臨愈來愈大的下行風險。
標普指,目前該評級機構基本情境仍預計香港2025年住宅樓市價格按年持平,一手成交量料達2萬個單位,但指出香港市場對一些本地發展商的信貸壓力的猜測正增加。標普相信,一旦大型發展商出現備受矚目的違約,會打擊市場信心,準買家或會延遲買樓,在此情況下,2025年的一手住宅成交量將跌至約1萬個,由於供應過剩、需求縮減,香港的住宅樓價可能於年內跌5%至7%。
信貸事件 並非基本情景預測
標普提到,新世界發展(00017)(標普未予評級)於2025年1月20日及1月23日發出公告,回應市場有關集團運作及其財務債務的傳言及揣測時重申公司持續正常開展業務,自去年7月以來已為約178億元的銀行貸款完成再融資。
標普接獲投資者詢問,假設有本地地產發展商發生重大信貸事件,將如何影響香港更廣泛的房地產市場。
標普回應,盡管獲該機構評級覆蓋的香港發展商流動資金充裕,但一些未獲該機構評級覆蓋的發展商的緩衝資金則顯得薄弱。為了補充流動資金,部分發展商已向股東尋求注資,又或出售資產。然而,標普認為股東支持發展商的意願有可能減弱,出售資產的談判也可能告吹,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開發商的流動資金狀況疲弱可能會演變成全面性的財務困境,盡管信貸事件並非標普目前基本情景預測,但也是有可能發生。
2025.02.07 經濟
一城2房408萬 低估價8%
受惠投資者入市,沙田第一城、荃灣中心月內交投加快,沙田第一城幾近每日一成交,最新沽出2房,造價較銀行網上估價低8%。
踏入2月,沙田第一城交投加快,市場累計有5宗成交,悉數為2房單位,造價仍屬偏軟。美聯分行區域聯席董事黃錦瀚指,最新促成沙田第一城21座高層G室成交,實用面積327平方呎,2房戶。
單位原以430萬元放售,現以408萬元沽出,累減22萬元,呎價12,477元。上址造價較銀行網上估價低約8%,原業主於2010年以184.5萬元入市,持貨15年至今沽出,帳面獲利223.5萬元。月初交投加快,成交逼近上月全月8宗水平。
荃灣中心2房348萬 呎售9158
另外,中原分行經理麥耀倫表示,荃灣中心安慶樓5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380平方呎,2房戶,原叫價370萬元,現以348萬元沽出,呎價9,158元。
買家為上車客,睇樓1個月,上址業主於農曆新年假期外遊,買家一直等業主回港開門睇樓,日前睇樓後,因見單位裝修企理,間隔實用,即時議價入市。原業主於2010年12月以188萬元購入,14年間帳面獲利160萬元。
2025.02.07 經濟
富臨主席2,700萬沽君臨天下 賺659萬
北角半山瓊峰園3房 2328萬易手
農曆新年過後,換樓市場開始轉活,不少名人趁機放售手上豪宅單位。市場消息透露,富臨集團 (01443) 主席楊維2700萬沽君臨天下,勁賺近660萬離場。
據了解,農曆新年後,君臨天下連錄多宗二手買賣,其中君臨天下3座低層F室,實用面積1,051平方呎,屬於3房間隔,原本叫價2,750萬元放盤,輕微議價後以2,700萬元易手,比銀行網上估價2,372萬元高約14%,屬於理想價水平。
單位原業主由匯賢物業有限公司名義持有,公司董事抱括富臨集團主席楊維及其妻子林敏琪,兩人早於2009年以約2,041萬元購入單位(2021年曾以3,000萬元內轉),持貨至今約16年,帳面獲利約659萬元。
錦綉花園980萬沽 25年賺646萬
其次,消息指,君臨天下3座高層C室,實用面積1,076平方呎,屬於3房間隔,以約4,800萬元易手,呎價44,610元。
另外,美聯物業高級營業經理謝國安表示,北角半山瓊峰園B座高層B1室,實用面積約為1,313平呎,為3房連套房間隔,而且單位寬敞實用,外區用家斥資2,328萬元入市,折合實用呎價約為17,730元。原業主於2010年7月以約1,580萬元入市,是次轉手帳面獲利約748萬元,物業升值約47%。
另一方面,中原地產副區域營業經理劉喜燕表示,農曆新年長假過後,交投氣氛開始轉好,錦綉花園最新錄本月首宗成交,屋苑最新錄得M段3街雙號屋,實用面積1,035平方呎,開價約1,080萬元,日前議價後以980萬元沽出,實用平均呎價約9,469元。原業主則於2000年以334萬元買入單位,持貨25年,是次易手帳面獲利約646萬元,單位期內升值193%。
2025.02.07 經濟
工商舖1月387成交 按月增14%
上月工商舖買賣錄387宗,按月上升14%,並創自2023年6月以來的20個月最高。
利嘉閣(工商舖)地產董事黃應年表示,在工廈新項目熱銷帶動下,整體工商舖在淡月表現仍亮麗,連續3個月企穩在300宗之上。金額方面,上月登記總值約95.1億元,按月增30%,為近14個月最多。
其中,工廈登記222宗,大增近38%,主要是受惠觀塘及長沙灣的數個新項目銷售而錄得多宗登記刺激,反映中低價工廈仍受投資者歡迎。上月工廈登記佔比大增至57%,按月增近10個百分點。至於工廈登記總值達23.5億元,升1.1倍,同為近21個月最多。
2025.02.07 經濟
回報率升 舖位獲投資者承接
近月商舖價明顯回落,令回報率普遍升至4厘以上,漸吸引投資者承接,令交投稍上升。
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數據顯示,12月份商舖註冊宗數錄108宗,創2024年新高,按月上升約25.6%,註冊金額則錄約21.9億元,按月上升約91.2%。
近期商舖買賣上,回報率亦明顯提升。消息指,觀塘物華街19至29號群星大廈地下C號舖位,面積約750平方呎,以約3,200萬元成交,呎價約4.3萬元。舖位現由連鎖牛腩粉麵店承租,每月租金約15.5萬元,回報率約5.8厘。
據悉,舖位原由資深投資者葉兆球持有,他於2003年以約3,100萬元,購入同廈2個舖位,去年以約3,900萬元放售,現減價約18%沽貨。
英皇6300萬 沽九龍城兩層舖
另外,九龍城太子道西398號御.太子基座地下及1樓易手,物業地下面積約3,188平方呎,1樓面積約3,132平方呎,合共約6,320平方呎,原以約7,300萬元放售,近日以約6,300萬元易手,呎價近1萬元。該舖原由英皇持有,早年發展住宅項目御.太子,基座商舖租出多年,現時地下由泰國菜館小曼谷租用,1樓租戶則為鋼琴學校,每月租金收入合共約25.5萬元,以成交價計算,租金回報約4.9厘。
民生區續錄高回報舖位買賣,西營盤第三街168至172號地下舖位及閣樓,以約1,200萬元易手。物業地舖面積約900平方呎,閣樓面積約1,000平方呎,現由火鍋店以每月約4.6萬元租用,回報率約4.6厘。4年後美聯前高層郭應龍以1,480萬元承接,如今舖位以1,200萬元沽出,帳面蝕約280萬元離場。至於深水埗基隆街270號地舖,面積約1,000平方呎,現由藥房以月租約9.8萬元租用,舖位以約2,000萬元沽出,新買家為投資者,料享租金回報約5.9厘。
銅鑼灣一綫舖 1.25億沽
至於核心區一綫地段商舖,回報率亦提升。市場消息透露,灣仔駱克道京都廣場地下1至5號舖,面積共約4,000平方呎,現時由3個租客承租,大業主為本地老牌發展商明嘉福家族,原本叫價約1.56億元放盤,最終以約1.25億元易手,以現時租金收入38.3萬元計,新買家享約3.7厘租金回報。
分析指,不少商舖業主希望沽貨套現,惟回報率欠吸引,在高息環境下,業主只能大幅降價,令商舖回報率提升,才可吸引投資者承接。在近期成交上,商舖回報率普遍約4至5厘,甚至更高,令投資者重新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