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33 全球物件

_
_

搜尋

_
_

搜尋

新聞中心

資訊週報: 2019/10/16
  回列表
  好友分享
  訂閱周報
 
2019.10.16 蘋果日報
新屋漏水 建商點頭保固20年 每3秒1滴找嘸源頭 先寫存證信函自保
千萬元新屋住不到2年,天花板竟狂漏水,悲慘案例發生在新北市淡水區,林先生前年花逾1300萬元買44坪3房住宅,不料天花板每逢下雨必漏,一早上就滴滿半盆水量,建商遲遲無法找到漏水源頭,讓他生活大受影響。建商拍胸脯保證,「會照其需求修繕,並將保固延長到20年。」住宅消保會則提醒屋主,可藉由存證信函要求建商限期修補,以此留存,要求建商負責到底。

投訴人前年12月花逾1300萬元買下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新成屋。
淡水新市鎮有位36歲林先生投訴,他花了超過1300萬元買某社區8樓戶,交屋不到2年,於今年6月18日發現客廳廚房間的天花板竟漏水發霉,打開發現為樓地板近電線預埋盒處漏水,向建商反應,2周後派員檢測,檢測人員判斷是室內外溫差產生結露導致漏水,告知持續觀察,漏水狀況持續。7月23日,檢測人員再於漏水處開出檢修孔檢測,卻無法判定是結露或外牆滲水而導致漏水。

每逢下雨天花板必漏
漏水處天花板挖了檢修孔後,造成每逢下雨就漏,雨勢一大,每3秒1滴,至少滴1周以上,林先生向記者形容:「速度像瀑布一樣,最嚴重時,一早上就滴滿半個水盆,一天滴滿整盆,新房不到2年就漏水漏成這樣,真的很扯」。

爾後,建商簡訊回覆是外牆滲水導致漏水,「研判可能原因是4月18日台北4級地震,造成局部外牆磁磚龜裂損壞,讓雨水沿著隙縫流入,造成漏水。」建商僅以在漏水點打針抓漏,利用壓力材料來填補漏水縫隙方式處理。

對此,林先生怒斥打針抓漏根本解決不了漏水根源,「他們沒辦法找到真正漏水處,建商說願意因此提供7年保固,萬一7年後還漏怎麼辦?」雙方協調到最後,建商才願意延長保固到20年。

林先生表示,社區共95戶,另有2戶也有漏水問題,包括頂樓戶天花板漏水,另一是同樓層外牆漏水,由於外牆屬公設,據所知目前社區公設還未點交。對此業者回應,社區目前僅3戶有漏水狀況,頂樓戶已解決,另一戶是浴室門檻矽膠問題,正在處理,包括林先生共3件,對於林先生所提的同樓屋主則無印象。針對社區公設還未點交部分,業者解釋,因住戶有公設增設裝潢需求,與漏水問題無關。

善用瑕疵擔保責任期
對於未能解決林先生的漏水問題,業者表示抱歉,關於地震可能造成外牆磁磚龜裂原因,後來確認磁磚並無龜裂,從6月至今持續找辦法修漏,但未能找到真正漏水處,雖有提出建議在漏水處施工,但林先生未採納。業者強調,至於針對漏水保固問題,除了《民法》物件瑕疵擔保責任期限外,也延長保固到20年,「即便過保,公司也願意負責協助。」

建商提出由第3方廠商到林先生家裡評估鑑定,給予修繕建議,費用由建商支付,對此,林先生表示,等鑑定結果出來,再看建商是否有誠意處理。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新成屋契約一般提供1年漏水保固,保固期間內遇到漏水問題,建議屋主藉由寫存證信函方式要求建商限期修補,若2次都修不好,可在存證信函上主張屋主自行修復,相關費用由建商負責。若過保固期,屋主則可依《民法》物件瑕疵擔保責任,要求賣方5年內應負責修繕。

買賣糾紛漏水第1 留意口碑降風險

「醫生怕治咳,做土水驚抓漏!」買房最常見的糾紛中,漏水榜上有名,最常見是浴室、天花板、室內壁癌還有頂樓漏水等,須找出漏水源頭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建商表示,市面上防水材料相當多,防水效果也不盡相同,購屋時應詢問施工細節,最終還是多打聽建商口碑品質,免得買到漏水屋。

第2季達58件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9年第2季房地產消費糾紛,第1名就是房屋漏水,高達58件,這類案件過去幾乎穩居榜首。台中市消保官謝明謙表示,多數消費者遇到漏水糾紛,多數希望解除契約,不過「因修復金額不會太多,約幾十萬元,相較房屋動輒幾百、幾千萬元,落差較大,所以多半協調結果是建商協助修繕,或減少價金」。

代銷業者認為,沒有建商願意蓋漏水的房子,因為一旦漏水就得做很多售後服務,也影響到聲譽。謝明謙補充說:「最常碰到的問題不在於保固期與否,而是常常修繕方表現態度很消極,可能通知了3、4個月,建商遲遲都沒動作,或以打發泡劑這類治標不治本方式處理,住戶不滿才會向消保單位申訴。」

而環環相扣的工料選擇、工法施作,及是否按步驟程序施工,皆是造成漏水機率高低關鍵。建商私下透露,新屋會發生漏水問題,關鍵在採用的防水材料;像是不織布材料抵抗力較差,遭到地震拉扯易斷裂容易漏水。也有建商更換較強韌的玻璃纖維蓆,不怕地震拉扯,相對較堅固。彈性膠泥部分,施工師傅調和濃度也有影響,若濃度較低或施工過程中塗抹較不均勻,也易漏水。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新屋漏水保固多在1∼3年,根據《民法》規定,建商交屋後對於買賣標的物,須負擔5年瑕疵擔保責任,期間內如果房屋出現瑕疵,經過舉證,原則上賣方必須負責修繕,目前市場也有不少品牌建商拉高保固至5年。房屋漏不漏水,除了施工品質很重要,也可參考建商口碑或實地查看。
 
2019.10.16 蘋果日報
擠下中山常勝軍 內湖奪北市交易王
北市房市交易熱區洗牌,根據台北市地政局資料,今年1至9月房屋交易,以內湖區2931棟居冠,擠下常勝軍的中山區,成為交易王;有趣的是,萬華區交易相較2016年同期衰退19.1%,是12行政區域中唯一負成長區域,但每坪單價漲幅為3.8%,列北市之冠。專家表示,內湖科技園區人口紅利、交通與百貨商場便利機能齊備,是購屋族下手主因。

萬華單價漲幅居冠
永慶房屋指出,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短期交易客退出市場,房市向下修正,以此為基期,比較今年前9月各行政區買賣移轉棟數,結果顯示,前3名為內湖區的2931件、中山區2881件、大安區1954件;相較2016年,內湖區今年買賣移轉增幅達76.1%最多,大安區與信義區則列2、3名。永慶房屋認為,這與近年建商搶進市中心推案有關,新建案交屋挹注,加上市中心精華區塊「物以稀為貴」,目前房價呈現平盤整理,交易量表現不俗。

永慶房屋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分析,內科大量就業人口支撐房市,加上捷運開通後,生活機能逐步完善,近年百貨商場陸續進駐,且區域內綠覆率高,吸引不少名人與科技人置產,靠著區內就業人口紅利翻揚,交易量大增並不意外。
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補充,內湖區突起原因也包括交通、綠地、學區等機能到位。他說,堤頂大道連結高速公路,雖然上下班時間仍會塞車,但近年漸有改善,另外,公園綠地覆蓋率高及擁有知名學區等,皆拉抬機能,磁吸買客。

大安中正價跌2.7%
此外,江龍名也認為,房屋合一在2016年上路,自住購屋者支撐房市,出價相對穩定,不過仍需視路段分析,成長率也因產品別、交易量區塊不同而有所變化。觀察台北市2016年與2019年1∼9月住宅均價,2019年住宅均價為每坪59.0萬元,較2016年微漲1.2%,房價走跌區域,包括大安區與中正區均小跌2.7%,北投與松山則分別微跌1.1%與1.3%,漲幅較大的是萬華區3.8%。

謝志傑強調,整體而言,各行政區漲跌幅均不超過4%,顯見房市已回歸自住需求供需面。有意購屋的民眾不妨多看多比較,「4字頭」房價可挑選文山區、北投區與萬華區,「5字頭」則可首選內湖區。
 
2019.10.16 蘋果日報
商辦當住宅省2成 恐難申貸易遭拆
房價居高不下,導致違規住宅橫行,例如商業住宅使用,光是北市大直重劃區中大彎北段,就有1678件遭市府列管,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近年商業宅興起主因為價格便宜,建議購買前應注意房貸及適法性疑慮。
據北市都發局2016年∼2017年3月統計,大彎北段稽查列管1678戶,並於2018年12月開罰901張罰單,每單依違規情節6萬∼20萬元不等。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所謂的「一般事務所」就是眾所知的商辦、辦公室,土地使用分區為「商業區」或「特種娛樂用地」,例如大直大彎北段就是其中之一。

裸屋裝潢相對墊高房價
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事務所販售時為「裸屋」,就是沒有浴間、廚房、房間隔間等,乍看之下房價便宜1∼2成,但自行隔間後房價也相對墊高。此外,由於適法性問題,房屋貸款並不適用政府優惠房貸,如青年安心成家專案就無法申請,若非建商整批貸款,很難貸到8成,通常低半成至1成,部分銀行甚至不會承作。
一般事務所雖較一般住宅便宜1∼2成,但最大風險是來自政府法令。若土地使用分區有禁止住宅使用,或是實際上與使用執照圖面不符,包括室內隔間、廁所位置、夾層、公設空間等二次施工,都會是比較大的麻煩。黃舒衛提醒,民眾購屋前可考慮花點小錢,用20元調閱建物謄本,確認標示部主要用途。
 
2019.10.16 工商時報
六都家戶購屋比 桃園奪冠
今年前三季六都「家戶購屋比」統計顯示,每千戶家庭有27戶購屋,比去年同期每千戶25.3戶購屋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雙北市以外的都會區多比去年同期增加1.7~3.1戶,不過台北市每千戶僅19.2戶購屋、年增加0.2戶,二項指標均在六都中吊車尾,反應這波房市買氣在平價區復甦最顯著。

由於各地市場規模不同,用區域的「家戶購屋比」可觀察出不同市場間的相對買氣,以前三季的六都家戶購屋比來看,桃園以每千戶34.4戶購屋居六都之冠,台中市31.6戶居次,新北市以27.7戶排第三。

若與去年同期相較,高雄市去年前三季從22.2戶購屋,增加至今年的25.3戶購屋,增加3.1戶、成長幅度居六都之冠,桃園、台中分別增加2.7戶、2.5戶;反觀台北市、新北市僅分別增加0.2、0.6戶,顯示平價都會區在這波房市復甦力道強於雙北市。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今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呈現成長,家戶購屋比亦呈現成長趨勢,雙北以外都會區房價多僅2字頭、甚至不到2字頭,房價愈平價親民的區域買氣復甦力道越顯著。台北市低交易量、低購屋比除了反應高房價仍是一般雙薪家庭難以跨越的門檻,房屋老舊也會讓購屋人停看聽。

今年全台房市明顯呈現「愈南愈熱」,比起雙北市今年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在3%以內、其他都會區年增率約一成,高雄市年增率約14.6%,成長幅度居六都之冠。曾敬德表示,高雄不僅自住買盤積極進場帶動房屋交易熱度提升,包括預售推案量與土地交易等多項指標均熱絡,反應目前高雄房市買氣仍處高檔。
 
2019.10.16 聯合報
為何在雙北工作不在基隆買房? 網點出4大寫實原因
台灣房價年年居高不下,年輕人的薪水通常難以負擔,想在雙北市買房更是難上加難。近日就有網友在PTT上PO文表示,他和老婆兩個人在台北工作,出社會後在基隆住了10年多,每天開車來回捷運站不到2小時,房價超級便宜一坪8-14萬滿滿都是,因此便好奇的詢問網友「為什麼在雙北工作的你不願意住基隆?」

原PO在文中提到,滿多人在吵居住正義說房價高的不合理,但他不能認同,他認為「吵制度不合理,可以」、「吵稅制不合理,可以」,但偏偏房價就是一個用錢投票出來的結果,這哪有什麼合不合理,而且以他自己在基隆住了10年的經驗,通勤時間跟住新北市差不多,房價還超級便宜,因此反過來說如果願意住基隆,那麼雙北的房價就不會高不可攀,房價有一天才會變得「合理」,還質疑或許大家根本不認為房價高,「把原因改善」才是政府該努力的方向。

最後他更直呼「基隆為什麼不好?為什麼大家來都沒來過就幾乎不考慮?」PO文一出立刻引來一大票網友指出原因「很潮濕,而且市容相當老舊」、「因為基隆市區的新房子很少」、「基隆市容差爆、治安差、很潮濕、素質也很差」、「住基隆還不如選桃園」、「基隆的建設真的比較落後」。

隨後更釣出曾在基隆住過的網友分享血淋淋的經驗,直指不住基隆的4大原因「第一希望學區好,小孩子以後要學東西方便」、「享樂選擇少,要爽假日跑台北沒捷運」、「比較沒成就感沒面子,感覺買台北也算是某種遊戲成就」、「未來不可測,但可以試著跟有權有勢的族群站在同一邊比較保險」。
 
2019.10.16 聯合報
他問年薪60萬可買房嗎? 過來人看到職業:銀行愛到不行
買房是人生大事之一,也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須付一筆頭期款外,還要有足夠財力負擔每個月的房貸。年薪多少才可以買房?對此,有網友在PTT提問「年薪60萬可以買房嗎?」貼文也引起網友熱議。

原PO在PTT八卦版詢問「以年薪60萬的公務員可以買房嗎?」,並表明自己的職業是一名公務員,「28歲年薪大概60萬,存款只有40萬,這樣夠不夠買房阿?看路邊好多那種30、40萬交屋的,可以相信嗎」?

PO一貼出,網友們紛紛留言,「可啦!公務員利率超低」、「絕對可以啊,利率低,公務員銀行有夠愛」、「以一千萬的物件,拚三十年房貸其實很輕鬆,職業又是公務員,有優惠利率」、「公務員是銀行的最愛之一」、「公務員利率應該都可到1.7%以下」。不過也有人認為「先說喔只有公務員可以喔,一般人60萬還是先謝謝」、「建議要有一百多萬,建築時還要繳錢」、「買了生活會比23k不買房的還差」。

除此之外,原PO表示自己也不懂預售屋,「那3、40萬,不是頭期就對了?之後要入住還要再掏一筆這樣嗎」,有專業網友回覆「30、40萬交屋那是預售屋的價格,不是頭期款,預售屋按完工比例繳頭期款,交屋之後繼續繳貸款」、「反正要有個觀念,現在預售基本上就是貸可支配所得八成,接著看工程進度付款,所以等到成屋前,繳好兩成房款就對了」。
 
2019.10.16 買購新聞
前3季 全台家戶購屋比「這裡」最好
信義房屋2019年10月15日指出,根據六都的買賣移轉和家戶數資料,可看出區域房市買氣的家戶購屋比資料,六都因為買氣回溫家戶購屋比都呈現增漲趨勢,2019年前三季六都每千戶人家有27戶購屋,高於2018年同期每千戶約25.3戶購屋,其中表現最好的仍在相對平價的區域,包括桃園、台中、台南與高雄市,2019年前三季的家戶購屋比每千戶人家,多增加1.7~3.1戶人家購屋。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由於每個區域的市場規模都不相同,因此用區域內的家戶數可看出市場的相對買氣,統計六都的狀況來看,房價越親民越平價的都會區,相對買氣復甦的力道更為顯著,統計資料發現區域買氣以桃園最強,2019年前三季每千戶人家共有34.4戶購屋,其次則是台中市每千戶人家有31.6戶購屋,第三則是新北市每千戶人家有27.7戶購屋。

由於買賣移轉棟數2019年仍呈現年增趨勢,相對家戶購屋比呈現也是成長趨勢,家戶購屋比比例最低的是台北市,每千戶人家僅19.2戶購屋,反應北市交易低量,房價仍是一般雙薪家庭難以跨越的門檻,同時區域內的房屋老舊也會讓購屋人停看聽。

表現最好的則是桃園市,其次是台中市與新北市,至於成長最多的則是高雄市,家戶購屋比從2018年前三季的每千戶有22.2戶購屋,成長到每千戶人家有25.3戶購屋,成長比例明顯位居六都之冠。曾敬德表示,高雄市2019年買賣移轉棟數成長在六都之中名列前茅,反應區域自住買氣積極,同時區域內的預售推案量與土地交易皆熱絡,許多指標都反應現階段高雄買氣仍熱。
 
2019.10.16 經濟日報
北市商辦空置率 拚新低
信義計畫區租金行情持續創新高,拉高頂級辦公室平均租金;信義全球資產最新統計,台北市第3季辦公室平均每坪月租金上漲至2,280元、季增0.5%,空置率續降至3.19%。

房產專家表示,在沒有新增供給情況下,預計第4季空置率有機會低於3%,創歷史低點。

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柯宏安分析,由於國內企業對辦公室出現汰舊換新需求,在自用及投資需求穩定,建商對於商辦市場信心提高,積極購地擴大商用不動產開發比重,帶動今年商用不動產交易買氣熱絡。

他說,第3季商辦平均每坪月租金2,280元、季增0.5%,平均空置率從第2季3.62%降至第3季的3.19%。

柯宏安強調,信義世貿商圈因為南山廣場辦公大樓釋出,帶動整體租金上漲;國泰置地廣場第3季高樓層出現每坪月租金達4,500元以上行情,主要承租方來自科技、新創、共享辦公等業種。

由於辦公市場需求旺盛,承租戶已難在信義世貿商圈找到大面積的供給,只好往其他商圈尋找標的,使松江南京、敦南及敦北民生商圈空置率大幅下降1個百分點;第4季台北市辦公室並無新增供給,空置率有機會低於3%。

在買賣市場方面,第3季北市辦公室每坪售價達84.7萬元、季增0.1%,年化毛租金資本化率拉高至2.51%;其中頂級辦公室每坪價格130.2萬元、季減1.13%,A級辦公室每坪90.9萬元,較前一季微增0.2%。

柯宏安指出,商辦買氣明顯成長,雖然平均售價尚未突破2015年的高點,但買方願意加價的比率提高,第4季信義行政中心地上權招商案釋出,可能出現搶標。
 
2019.10.16 好房網
地主戶=麻煩戶?專家:破壞房價的原兇
「稀有地主戶釋出!」、「地主保留戶釋出!」房地產廣告經常出現這樣的銷售字眼,但地主戶比例高的社區值得買嗎?有網友在PTT上詢問,在看新建案時,發現有些建案動輒2至4成的地主戶,上網搜尋看到很多人不喜歡地主戶多的社區,因而徵詢網友的經驗。

這名網友表示,許多人不喜歡地主戶多的社區,原因不外乎是管委會被地主把持,或是生活習慣與新住戶不同。對此有網友表達正反看法,「我們社區有幾個地主,人都很古意很好相處,要看地主是誰吧」、「素質風險都差不多啦」、「看地主品質吧,看過文山區的案子強調地主戶素質高的」。

但也有人分享NG地主戶案例,「以前看房子經過社區中途,看到一群只穿內褲的老人在喝啤酒賭象棋,代銷小姐說那些是地主,還沒看到房子我就不考慮了」。

「婆家的地主戶全部在一樓,做生意、佔用騎樓、人行道、防火巷,賣吃的老鼠一堆,不繳管理費,都更改建反對票,根本毒瘤」。

「我朋友買的建案,地主戶一半全部租人,地下車位也一半。店面租給8+9資產公司就算了,停車場車位如果租的比他出租的價格低,他就會把它租下來,提高價再出租。平常機車愛騎上騎樓就騎上去,開會都他說了算」。

房產專家Sway則認為,地主戶多的建案主要影響的是房價與社區管理兩方面,「地主戶在賣房子的時候都會是破壞性的價格,比如說建商一坪要兩百萬,地主戶其實無所謂,賣多少錢都是賺,所以可能會一坪只有100萬就賣了。所以地主戶是破壞價格的問題。」

再者,由於地主戶是多數,不好的情況就是霸占管委會,「社區的風格就會隨著地主而改變,地主很俗,這個社區就很俗。比如說:地主說不要游泳池,或是游泳池不要放水,因為浪費錢,或者地主說不要放垃圾儲藏室,因為會臭,在文山區就有這樣的案例,原本有垃圾儲藏室,但地主覺得太臭還要請清潔人員,於是就封閉垃圾儲藏室,請住戶自己把垃圾拿去倒。」不過Sway也強調,地主戶多寡與水準素質沒有絕對關係,地主戶多的社區不一定會比較差。

Sway指出,目前全台都有地主戶,分布比例以重劃區最少,郊區次之,市中心最多,因為市區土地較少,建商與地主合建就常出現地主戶比例高的狀況。一般人在買房時很難判斷該建案地主戶比例高低,原因在於很少人會為了買房子花一、兩千元去調出整個社區的謄本,「唯一的方式是問建商這裡地主戶多不多?為什麼低樓層不賣?為什麼店面都不賣?」

Sway建議,若是想要避免買到地主戶多的建案,最好的方式是選擇社區風格已成形的中古社區,「因為你買一個建商剛剛蓋好的新建案,但你以後的社區風格竟然要跟著地主而決定,跟建商當初的設定不一樣,那就會很奇怪。」
 
2019.10.16 NOWnews
房價難降有7大原因 專家:開發商怕被說房子有問題
台灣經濟近一、二十年來無重大成長,不過房價卻如脫疆野馬般越來越高。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分析,房價代表著一個家庭的財富,不容易降就是因為攸關所有有房人的權益;買房者受不了房價下降,沒買房者期待房價下降,這種矛盾反應到市場上,只有犧牲少數成就多數了;此外,開發商一旦降價,會被購房者認為是市場不好或房子品質有問題,還可能會被說活不下去才會降價,因此只好堅不降價。

胡偉良說,在台灣經濟發展幾近停滯的時候,房價卻如脫疆野馬越來越高,僅僅不到二十來年的時間,房價翻倍,而這些年來,房地產雖然交易量大跌,可是房價還是一路高掛。

房價漲起來很容易,但為何要降下來卻不容易呢?胡偉良點出其中的七大原因,包含地價高、其他成本高、通貨預期、房子代表財富、金融機構壓力大、民眾買漲不買跌的心態、降價可能被懷疑品質有問題等。

房價會如此高昂,首先就是因為地價高。胡偉良分析,自古以來土地最值錢,而當今大城市的房子貴,本質並不是原材料的鋼筋水泥貴,是鋼筋水泥下面的土地價值貴,房屋的價格說到底就是「營造成本+地價+稅費+利潤」;當地價越來越高,蓋房子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因此房價也只能越來越貴了,「開發商是不會賠本賣房的」。

除了土地成本外,其他建設成本也漲了許多。胡偉良表示,這些年除了土地價漲價外,房地產相關的建築材料、人工、稅費等成本也在增加,過去工地上人工的工資一天也就幾百塊錢,現在一天沒2、3000元幾乎沒人肯幹;這些成本加起來跟地價比起來雖是九牛一毛,但也不少,總歸成本還是在增加,所以房價要大降也是不現實。

「不只是房價高了,現在很多東西的價格都漲了。」胡偉良說,90年代的時候10元可以吃一餐飯,現在個普通便當的價格都上看100元,所以不能單說房價高,事實上很多東西價格都高了,只是房子總價太高,比較敏感而已,「水果、雞蛋、豬肉都漲價了,房價要獨降當然也不容易」。

時至今日,房子已經代表財富。胡偉良還稱,相比股市的難以駕馭,買房投資可要簡單的多,只要買下來就行,可住可租,是一種相對穩定的投資;現在大多數家庭的財富都主要集中在房子上,房價如果大幅度下降,所有人的財富都要縮水,經濟增長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房價不容易降,因為那是攸關85%有房人的權益。

房價若是下跌,對金融機構壓力大。胡偉良指出,房價下降對金融機構的壓力是最大的,在房地產這條價值鏈上,每一環節的資金來源幾乎都與金融機構有關,如果房地產降價,金融機構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而大多數金融機構的資金都是來自儲蓄戶者,所以一旦資金鍊斷掉,將有很多人和行業的運營將受到影響,不過,合適的漲價,則能減輕資金風險,保障資金安全,但過度的漲價會加重購房者的負擔。

房價高漲不下,事實上是民眾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在作怪。胡偉良稱,對於買過房的人來說,即使他是剛需,雖然房價漲跌與他無關,但是如果購買之後房子降價,心裡難免不平衡;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房子降價,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大筆損失。

胡偉良表示,無論是哪種購房者,一旦這種心理被房價下跌所影響,面對鉅額損失,很難再保持鎮定,難免會作出什麼衝動的事情;買了房的受不了房價下降,沒買房的期待房價下降,這種矛盾反映到市場上,只有犧牲少數成就多數了。

最後,房屋降價可能被懷疑品質有問題。胡偉良分析,開發商一旦降價,會被購房者認為是市場不好或房子品質有問題,還可能會被說開發商活不下去才會降價,也可能被同行認為是破壞行情,於是開發商只好咬緊牙,死命硬撐著,堅不降價。
 
2019.10.16 新浪網
富力地產:9月銷售額113.1億 均價同比下降2130元
  10月8日,富力地產披露了2019年9月銷售簡報。

  公告顯示:9月份公司實現銷售面積103.68萬平方米,環比增加1.81%,同比增加31.51%;權益合約銷售金額113.10億元,環比增加7.41%,同比增加10.02%。2019年1~9月份公司累計實現銷售面積853.44萬平方米,累計權益合約銷售金額925.60億元。


  9月銷售均價為10908.56元/平方米,環比增加5.5%。

  9月銷售額:環比增加7.41%,同比增加10.02%

  對比上月銷售資料,富力地產本月銷售金額較上月增加7.8億,環比增加7.41%。較上年同期增加10.3億元,同比增加10.02%。


  1-9月份,富力地產累計銷售額為925.6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6億元,同比增加6.44%。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富力地產前九月的銷售仍在增長,但增速相比已披露9月銷售資料的其他上市房企相對較慢。

  9月銷售面積:環比增加1.81%,同比增加31.51%

  對比上月銷售資料,富力地產本月銷售面積較上月增加1.84萬平方米,環比增加1.81%。較上年同期增加24.84萬平方米,同比增加31.51%。


  1-9月份,富力地產累計銷售面積為853.44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增加192.7萬平方米,同比增加29.16%。

  相比較權益合約銷售金額的增速,富力地產銷售面積的增長相對更快。

  9月銷售均價:每平米環比增加568.82元,增加5.5%

  根據當月銷售額及銷售面積計算,本月富力地產銷售均價為10908.56元/平方米,較上月相比每平米增加568.82元,環比增加5.5%。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每平米下降2130.5元,同比下降16.34%。

  根據累計銷售面積及銷售額計算,1-9月份富力地產累計銷售均價為10845.52元/平方米,環比上月每平米增加8.72元,增加0.08%。較上年同期相比,每平米下降2315.48元,同比下降17.59%。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2019.10.16 21世紀經濟
深圳首個穩租金商品房入市:年租金增長不超過5%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導向下,“穩房價”之後,地方政府開始“穩房租”了!

10月15日上午10點,深圳首個“穩租金”商品房正式公開認租,年度租金漲跌幅範圍不超過±5%。

早在2017年,深圳發佈的《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就已經提出,要加強住房租賃價格指導,完善現有住房租賃指導價格制度,引導市場合理定價。

目前深圳的“穩租金”措施並未強制性推廣。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深圳做法的信號作用和指導意義是很明確的,但如何讓更多的房源進入到政府的穩租金平臺,還有待後續逐步推進。

年租金增長不超過5%

首個被納入穩租金商品房租賃試點的是位於塘朗城廣場西區C座高區的248套帶裝修商務公寓。根據深圳市土地房產交易中心的公告,基準租金標準暫為110元/月/平方米,單套住房的具體租金,在基準租金基礎上,考慮樓層、朝向等因素修正確定。

申請人需滿足在深圳連續繳納社會保險12個月及以上,且首次租期不少於1年,最長3年,滿足條件的可按程式續租,但總承租時間不超過5年。

深圳市住建局有關人士介紹,穩租金商品房產權歸市場主體所有,首次租金以周邊同類型、同檔次房屋的租賃市場價格為基準經市場評估後定價,年度租金漲跌幅參照首次租金定價原則確定,且漲跌幅範圍不超過5%。

李宇嘉說,房子的品質、區位和交通都不錯,因此租金絕對值並不低,最便宜的接近4000元,但性價比其實相對有優勢。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向記者表示,此次深圳首次推出穩租金商品房租賃試點項目,體現了租賃市場供應結構的調整導向,此類租賃房源一方面有助於對沖高房價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降低租客的租金成本,全國其他城市後續可借鑒。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入市的“穩租金”房源是相對標準化的產品,由國有開發商建設,集中在同一棟樓且帶有統一的裝修。

一位房地產仲介人士表示,這便於官方制訂租賃指導價。但就整個租賃市場而言,即便是位於同一地段的房子,往往也存在樓齡、裝修以及內部配套等差異,如何確定合理的租賃指導價,需要更多的細則。

如何有效穩租金?

去年5月,住建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提出,認真落實穩房價、控租金,降杠杆、防風險,調結構、穩預期的目標任務。“控租金”被視作此次通知的一大亮點。

在分析人士看來,住房租賃本身是市場行為,租金一般隨著經濟形勢以及供求關係波動,自然形成規律;但另一方面,住房問題事關民生,要培育健康的租賃市場,設定指導價格等方式無可厚非。

北京在今年7月發佈了新版租房合同,合同明確未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出租人不得在租賃期限內單方面提高租金。

深圳則在8月發佈了《關於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穩定住房租賃價格的意見》,其中提出,對住房租賃企業向個人出租住房,並在政府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上辦理新簽、續簽住房租賃合同資訊採集、登記或備案,且租金不高於租金指導價格的,適當降低增值稅徵收率。

深圳一家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機構房東的綜合稅率可能高達20%以上。“如果稅率能夠降到5%左右,將會激發開發商進入租賃市場的積極性。”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不少租客仍然是從個人房東或農民房的村民手中租房,但個人房東比較難納入規管範圍,因此政府恐怕難以直接控制房屋租賃價格。

“深圳的商品住房租賃市場化程度已經很高,從長遠來看,建議快速、大規模增加租賃住房數量,以此減慢租金的上升幅度及速度。”何倩茹說。
 
2019.10.16 21世紀經濟
房企9月融資環比增四成 10月債券到期規模升45.9%
進入9月之後,房企“補血”力度加大。

根據克爾瑞地產研究發佈的報告,9月份9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額為1124.48億元,環比上升45.3%,同比上升17.2%。融資成本也再上臺階,今年前三季度,房企債券類融資成本6.88%,較2018年全年上升了0.67個百分點。

據不完全統計,年內至少有3只地產債券的融資成本突破或達到15%。

債券利率最高突破15%

克爾瑞地產研究資料顯示,9月,房地產企業境內外發債總量500.23億元,環比上升29.5%。融資成本6.47%,環比上升0.76個百分點;境外債券單月融資成本6.85%,環比下降0.10個百分點。下降主要原因是碧桂園發行了一筆78.3億港元的有抵押可換股債券,該債券利率為4.5%,數額較大,從而拉低了當月的融資成本,若剔除碧桂園發行的這一筆債券,則9月房企的單月融資成本升至6.83%,境外融資成本為7.50%,分別環比上升1.22和0.55個百分點。

此外,截至9月房企新增債券類融資成本7.03%,較2018年全年上升0.50個百分點。其中,境外債券融資成本達8.08%,較2018年全年增長0.86個百分點。

9月發債量最高的企業是碧桂園,發債總量125億元,除了上述提到的78.3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之外,還有5億美元的境外優先票據,以及18.5億元的公司債。此外,龍湖集團發行的8.5億美元票據,利率較低,為3.95%。

克爾瑞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房企債券類融資成本6.88%,較2018年全年上升0.67個百分點。其中,境內發債的平均成本為4.80%,較2018年全年下降0.93個百分點,主要是大型房企發債結構性的影響;境外發債的成本則提升至8.00%,較2018年全年上升1.17個百分點。

2018年以來,在境外發債的成本便一直居高不下,特別是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境外發債成本均在7.50%以上。進入2019年後,多家企業迎來償債高峰期,即使成本走高,企業也不惜代價進行發債。

中原地產的資料顯示,截至10月8日,年內房企美元融資533.6億美元,同比上漲50%。雖然各種政策收緊,但房企美元融資的數量仍刷新歷史紀錄。

發債利率也不斷攀升,10%已不再是天花板。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對公告的不完全統計,今年至少有三隻債券的發債利率已經達到或超過15%。

今年2月21日,當代置業公告稱,將額外發行一筆金額達2億美元的綠色優先票據,票面利率15.5%;將與2019年1月發行的1.5億美元票據合併發行,利率同為15.5%。

7月12日,泰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泰禾全資子公司Tahoe Group Global (Co.,) Limited擬發行4億美元債券,債券期限3年,債券票面年息15%,每半年支付一次。成本之高令業內驚訝,泰禾集團2018年淨利潤率為12.6%。

高額的融資成本,讓市場對泰禾集團的資金鏈多做猜測。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在今年6月中旬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出來喊話:“泰禾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慘,去年賣了1300億元,回款金額在700億-800億元,不算太差。更重要的是,泰禾的權益比例為80%-90%,如果按照權益金額排名,在所有房企中,泰禾大概排在第15位或者更高。”

房企拿地趨於謹慎

一面是高額的融資成本,一面是陸續到期的債務高峰。

9月房企有22筆發債到期,金額共計243.31億元。到期金額最高的為世茂房地產2016年9月22日發行的30億元的內資企業債,以及禹洲集團2016年9月22日發行的30億元公司債。

10月房企也有22筆債券將先後到期,但到期規模卻提升至355億元,升幅45.9%,單筆金額最高的是九龍倉於2016年10月12日發行的一筆40億元人民幣的熊貓債券。

中信建投的研究報告顯示,未來4年,房地產債到期償還壓力逐步抬升,2021年為高峰,2020-2023年分別將有4026.04億元、7479.55億元、2518.99億元和2846.26億元到期。分季度來看,2021年三季度房地產到期償還量最高,為2339.26億元,其次為2021年一季度的2061.87億元,2022年以後單季度到期償還量均小於1000億元。

房地產傳統的“金九銀十”在今年顯得成色不足,房企拿地也更趨於謹慎。克而瑞資料顯示,9月百強房企新增貨值約7000億元,較8月份1.1萬億元大幅下降57%,同時溢價率也延續了此前下滑態勢。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資料顯示,今年9月份共成交土地673宗,相比8月份成交土地總數1124宗,環比下降67%。價值超過10億的地塊共58宗,但43%的地塊以底價成交,平均溢價率為5%,只有21宗地塊的溢價率超過10%。

“雖然現在市場行情不好,但實際上市場交易量並未明顯下跌。從部分城市看,相比8月份,9月份交易資料還有微小上漲。大型房企銷售業績表現相對堅挺。從後續市場的表現來看,不少房企雖然在降價促銷,但不見得比去年的價格低,所以客觀上以金額衡量的銷售資料還是有正增長的表現。”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認為,近期觀望情緒有所減弱,至少說明購房者也不太願意長時間觀望,所以後續市場反彈機會仍存在。尤其是部分房企近期積極降價促銷,本質上有助於購房者的積極入市和市場交易反彈。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認為,房企目前處境雖然不易,但已度過最為艱難的時期。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雖然房企融資需求有所增加,但整體資料看,沒有刷新歷史紀錄。融資成本也有所鬆動,特別是9月以來,部分房企融資成本明顯降低。多筆融資成本在4%左右,屬於最近幾年的低點。雖然調控政策頻繁出現,加大了部分企業融資難度,但正常融資並沒有收緊。

張大偉還表示,從未來趨勢來看,馬太效應將越來越明顯,一線房企的情況會越來越穩健,融資成本降低是趨勢;而小型企業則可能被邊緣化。
 
2019.10.16 網路新聞
投資客在撤退!杭州樓市金九銀十風光不再
接二連三的“萬人搖”、主管部門介入調查的“公寓界拼多多”,土拍降溫、二手房降價……樓市傳統銷售黃金期“金九銀十”已過大半,杭州樓市熱點不斷。

熱點背後,信號強烈:在中央“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明確表態下,樓市預期已經轉變,理性回歸,房住不炒。

“銀十”怪像背後:投資客退潮

國慶假期,杭州誕生第16個“萬人搖”樓盤——楊柳郡。10月2日,該樓盤公示登記結果,590套房、10416組登記,外界普遍認為“最後的楊柳郡”會迅速清盤。可意外的是,10月9日選房日,9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依然搶手,44平方米至66平方米的小戶型卻遭遇大規模棄選,號子一直叫到了9201號購房者。這場選房“馬拉松”,足足“跑”了10個小時。

“投資客在撤退。只有那些真正考慮自住的人,才會對戶型、樓層挑挑揀揀。”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分析,大規模棄選,正說明本次搖號的參與者大多為了自住。

這幾天,記者走訪了幾家準備本月開盤的“網紅盤”,比如濱江區的綠城•曉風印月、南星板塊的仁恆濱江園等,銷售人員均表示,意向客戶均是自住,投資客幾近絕跡。

在投資更為活躍的酒店式公寓市場,投資客也在離場。國慶假期,位於綠地•華家池專案內的“華家池•僑公館”,打出“68萬起”的超低價格。事實是,一家銷售代理公司將一套酒店式公寓分割成3套銷售,由3個陌生人“共用產證”。如此“操作”,引來杭州市住保房管局介入。丁建剛分析,一套房拆成3套賣,折射出酒店式公寓市場分化嚴重,“雖然投資客尚存,但可投資額度已經降低了。”資料顯示,今年前3季度,杭州市區酒店式公寓成交13471套,同比下降45.6%。

“萬人搖”“不需搖”並存:新房降溫

投資在退潮,如果回顧一下剛剛過去的“金九”,還能看出更多端倪。

據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統計,9月,杭州新房成交量為11662套,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約8.95%。今年前三季度,杭州商品房總成交93536套,較上年同期下跌了約17.01%,為2015年以來的第二低。

雖然9月出現2個“萬人搖”的紅盤,但更多樓盤是“不需搖”的。據不完全統計,9月杭州樓市整體中簽率約為14%,較8月份的8%漲幅明顯。流搖樓盤多達43個,臨安區、余杭區成為流搖高發區。單個樓盤的表現,更能說明中簽率在走高:8月金地•江山風華推出的房源中簽率7.7%,但9月升至10.3%;新希望濱江•錦宸8月中簽率為5.56%,9月升到了17.9%……

進入10月,開發商的出貨節奏明顯加快。本月,杭州預計有61個盤入市,其中純新盤24個。少數擁有“限價彩蛋”的紅盤,依舊會紅得發紫。比如第17個“萬人搖”大江東板塊河莊街道的金色和莊,均價1.2萬元,比周邊二手房低了6000元,導致220套房子有28719戶家庭報名登記,成為杭州搖號至今報名人數最多的樓盤。不過,它並沒有“焐熱”整體行情,大多數樓盤則要“清冷”很多。像恆大•國璽悅龍府領出第一批預售證,共計124套,均價3.85萬元/平方米,首開只有54人報名,直接流搖。2017年,恆大的拿地樓面價為30387元/平方米,業內人士測算,項目保本房價是4.25萬元/平方米。虧本銷售,足見開發商對未來的判斷並不樂觀,與其捂盤僵持,不如割肉“搶跑”。

土地、二手房均降價:理性回歸

更多跡象表明,樓市已經“入秋”。

從房地產的“麵粉”——土地市場看,降溫十分明顯。“限房價、限地價”新政影響下,杭州土拍一改此前的火爆。9月以來,杭州共成功出讓涉宅地塊18宗,其中溢價率在20%以上的地塊僅有8宗,甚至還有3宗地塊底價成交。可以預見,在調控政策延續、融資環境趨緊、去化壓力顯現、短線預期鎖死的大背景下,土地市場也將更加趨於理性。

再看二手房市場。“從成交量變化來看,今年3月起,每個月都有一些回落。”杭州我愛我家品牌總監周包軍認為,杭州二手房成交正呈“階梯式”下滑趨勢,到9月二手房成交已跌至6098套。另一方面,二手房的供應量相當充裕,目前已有超過9.6萬套二手房掛牌。隨著供應增加和成交週期變長,二手房的價格也在鬆動,房東一改以往的“牛氣”,有了3%至5%的議價空間。周包軍認為,回落是市場向“正常”的回歸。“尤其是土地‘雙限’,對穩定預期的效果非常明顯。眼下,調控沒有出現任何鬆動,購房者情緒平和。”他表示,目前二手房市場投資客的身影較少,購買者大多是自住客戶。
 
2019.10.16 21世紀經濟
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專案:購房政策擬放寬
  文件徵求意見時間為2019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

  10月15日晚間,天津市發改委網站發佈了一則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對《關於天津市促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專案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徵求意見的公告。

  公告稱,為有力有序有效促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專案發展,推動承接專案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起草了《關於天津市促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專案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擬在天津濱海中關村(9.120, -0.31, -3.29%)科技園、寶坻中關村科技城試行,試行期限為一年。

  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時間為2019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

  檔最受關注的條款為,對購房政策的放寬。

  檔表示,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專案,戶籍遷入本市的職工,按照本市戶籍居民政策購房;對戶籍暫未遷入本市的職工,其家庭在天津無住房的,可在本市購買住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證明,所購住房需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後方可上市轉讓。

  文件全文如下:

  關於天津市促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專案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

  為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部署,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安排,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承接項目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制定如下措施。

  一、鼓勵人才來津工作落戶

  1.符合天津產業發展定位的來津非首都功能疏解專案,對任職於企業3年及以上且在津繳納社會保險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在職職工,不受年齡限制,可以隨專案來津工作落戶。

  二、優化子女教育保障

  2.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專案,專案承接區為其企業職工中非本市戶籍子女提供義務教育保障,對學前教育階段適齡兒童根據本市公辦、民辦學前教育資源情況進行安排。

  3.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專案,經北京市教委批准同意,對具有北京戶籍隨遷子女在天津接受義務教育的,回京後到原學籍所在學校就讀。

  三、便利醫療醫保服務

  4.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其企業職工在京冀兩地繳納醫療保險的,為其提供醫療服務保障,落實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制度,探索實行醫療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四、完善投融資扶持

  5.統籌用好海河產業基金、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基金等現有產業基金,按照相關規定和市場化運作模式,研究設立母基金或子基金,招攬非津投融資企業來津發展,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扶持保障。

  五、財政收入及統計指標分配

  6.對北京市、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符合天津產業發展定位的來津非首都功能疏解專案,整體搬遷進入本市或新註冊落戶本市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形成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按照相關規定執行財政分享;所形成的年度地區生產總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統計指標分計。

  六、加大來津企業獎勵和支持力度

  7.企業發展扶持。對北京市、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符合天津產業發展定位的來津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對整體搬遷或新註冊落戶我市的企業,三年內給予企業發展扶持資金。資金規模根據來津企業經濟貢獻、年度預算安排、績效評價結果等綜合確定。

  8.個人收入獎勵。對北京市、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符合天津產業發展定位的來津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對受雇或任職於企業且稅款在天津繳納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按照企業規模和貢獻確定可以享受個人收入獎勵的人數和獎勵資金。

  七、支持在津購房

  9.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專案,戶籍遷入本市的職工,按照本市戶籍居民政策購房;對戶籍暫未遷入本市的職工,其家庭在天津無住房的,可在本市購買住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證明,所購住房需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後方可上市轉讓。

  以上措施,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中關村科技城試行,試行期限為一年。

 
2019.10.16 信報
新地商場助紓困 停業日商戶減租
新鴻基地產(00016)表示,在近月的社會事件中,旗下商場商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新地一直與商戶保持緊密聯繫,主動提供協助。新地解釋,部分商場曾全日暫停營業,旨在保障顧客、商戶及職員的安全,決定寬減該些受影響商戶當日的租金及其他相關費用,期望能紓緩經營壓力,共渡時艱。

世紀21奇豐獲劈租20%

新地強調,將會繼續推行各項方法,盡力改善營商環境;同時呼籲政府主動為大小業主及商戶提供紓困措施,協助行業走出困境。

另外,世紀21奇豐物業主席及行政總裁李峻銘指出,樓市氣氛欠佳,集團10月的業績很大機會錄得虧損,將是2008年後首次。他又說,「準買家並非不想置業,而是出不到來睇樓」,希望社會盡快恢復秩序。他透露,集團曾向個別業主要求減租,有分行獲大劈最多20%。目前世紀21奇豐有21間分行。
 
2019.10.16 信報
領展商戶7至8月銷售升約3%
領展(00823)上周五舉行業績緘默期前分析員會議,高盛引述該公司管理層透露,於首個財政季度(4月至6月)商戶整體零售銷售額按年增長3.1%,遠勝同期大市的3.4%跌幅,其中超市與食品表現最突出,錄得逾半成增長;餐飲及一般零售也分別升2.4%及3.6%。管理層又稱,7月及8月商戶整體銷售增長幅度與4月至6月大致相若,只是珠寶類及停車場表現有別。

高盛料租金可加逾一成

此外,領展管理層指出,在續租租金加幅方面,已不太可能再出現過往數年每年加租20%以上的情況,但仍有望保持雙位數升幅。高盛維持領展中性評級,目標價97元不變。該股昨收報82元,跌0.8%。

瑞信看好股價跑贏大市

瑞信亦發表報告,認為領展股價回落後,估值變得吸引,股價對資產淨值折讓一成,加上商戶整體零售銷售額表現跑贏同業,加上有回購行動作支撐,後市可看好,決定把領展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跑贏大市,目標價則由101.5元調整至99.2元。

雖然市場擔心本港零售銷售表現,惟瑞信表示,領展對前景仍充滿信心,預料第二財季(7月至9月)零售銷售更會有逾3%升幅。該行引述領展管理層稱,基於旗下商場租戶生意平穩,租戶未必會獲得減租,但不排除向個別租戶提供協助。
 
2019.10.16 信報
上季補地價38億漲13%
地政總署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錄得約38.22億元補地價,屬連跌兩季後首度回升,較今年第二季的33.76億元漲約13.2%;以本財政年度上半年度(4月至9月)計算,涉及補地價金額則約71.98億元,較對上年度同期的36.63億元增加近1倍。

該署指出,今年7至9月於土地註冊處註冊的契約修訂個案共有12宗,以及1宗換地個案;前述13宗交易有5宗位於港島,九龍和新界則各佔4宗;同期亦有兩宗私人協約方式批出的個案。該批個案部分涉及補地價,金額合共約38.22億元。

根據地政總署的文件,最新一宗補地價申請,涉及中電(00002)位於屯門湧浪路26號的龍鼓灘發電廠,涉及補地價金額約2.3162億元。

至於第三季在土地註冊處登記的補地價個案,以長實(01113)油塘東源街兩個地盤最大宗,該兩個地盤6月中完成22.103億元補地價,有關個案7月上旬於土地註冊處完成登記。
 
2019.10.16 經濟
一太:港街舖租跌雙位數
香港動盪局勢持續數月,餐飲零售業經營愈趨艱難。國際房地產顧問第一太平戴維斯表示,上季港九新界所有主要商業區街舖租金均現雙位數下跌,過往3個月全港商場整體租金則下跌14.2%。

訪港旅客減 市弱或延續至明年

根據該機構發布的第三季零售租賃報告,中美貿易戰及近期社會動盪對訪港旅客人數造成破壞性影響,波及多個行業,零售業首當其衝,若近期缺乏解決方案,目前市況或持續至明年。

報告指上季所有主要商業區中,銅鑼灣街舖租金下跌最為嚴重,按季跌17.5%,主要由於周末及公共假期部分商舖關門或受到嚴重破壞,以往最受內地遊客歡迎的零售店舖訪客大幅減少。商場租金方面,新界跌幅最大,達16.4%。

第一太平戴維斯香港研究及顧問諮詢部主管盛世民表示,目前宏觀經濟不佳,社會動盪持續,已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對香港發布旅遊警示,內憂外患陰霾籠罩下,目前零售板塊難看到任何上行空間,香港作為亞洲零售樞紐的地位受到衝擊。

他補充,展望未來,盡管中美貿戰削弱本地和外來消費,因本地住宅市場堅挺且利率較低,香港有望保持亞太地區主要零售市場的地位。
 
2019.10.16 文匯
9月中原大灣區指數跌0.91%
昨公佈的9月份中原大灣區指數報115.23,按月跌0.91%,是指數連續4個月創新高後,首度回落。12個指數中,9月份共7項指數錄得升幅,幅度由0.05%至2.53%,5個指數錄得跌幅,跌幅介乎0.45%至2.49%。於錄得升幅的指數中,中原大灣區深圳指數、中原大灣區佛山指數、中原大灣區東莞指數及中原大灣區江門指數,共4指數同創歷史新高。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香港近月受中美貿易戰及社會事件雙重夾擊下,二手成交減少,令二手樓價錄得顯著回落,9月份中原大灣區香港指數報120.13,較上月下跌2.49%,屬12個指數當中跌幅最大的城市,同時創今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 受香港指數拖累下,中原大灣區指數亦結束連續4個月創新高之紀錄。大灣區內地城市整體樓價漲多跌少。其中深圳受先行示範區政策利好影響,指數創出歷史新高108.07。
好友分享
寄件人姓名
電子信箱
好友信箱
分享1
分享2
分享3
分享4
分享5

訂閱周報
姓名
電子信箱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