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79 全球物件

_
_

搜尋

_
_

搜尋

新聞中心

資訊週報: 2023/07/21
  回列表
  好友分享
  訂閱周報
 
2023.07.21 工商時報
前有埋伏、後有追兵 建商餘屋 面臨囤房2.0重稅
據《住展雜誌》調查,北台灣都會區待售預售屋和新成屋將近4,900戶,隨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不少建商紛紛改採邊建邊售或先建後售;不過政府又祭出囤房稅2.0,預計明年上路、後年開徵,若建商在完工後2年還沒賣完,將面臨最高4.8%的重稅伺候,使得銷售策略又紛紛提早、改採預售,建商儼然面臨前有埋伏、後有追兵的雙重夾殺壓力。

住展指出,截至7月15日止,北台灣4,869戶餘屋中,以新北市、桃園二都最多,尤其新北市待售戶數達2,420戶,囊括近半。新北銷售中戶數最多行政區位於板橋,因捷運府中站、新埔站周邊及江翠北側重劃區都有成屋完工,全區待售成屋戶數超過500戶。

另淡水也有約490戶成屋待售。至於排名第二的桃園市有82個建案、約1,183戶成屋等待成交,以桃園區逾400戶最多,中壢區、平鎮區、大園區也分別有100多戶待售。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根據財政部公布的囤房稅2.0,建商餘屋持有2年以內,稅率擬調整為2%~3.6%,超過2年則稅率區間為2%~4.8%,若建商餘屋採全國歸戶並採用最高4.8%稅率,對大型建商影響不小,且恐不利區域均衡發展。

成采錡舉例,新北市林口區5月實價登錄有109筆成屋交易,但基隆七堵僅22筆,各區建案銷售速度不同,若建商餘屋採全國歸戶,且都只給予2年寬限期並不合理,建議寬限期應由地方政府制定符合當地市場情況的期限。此外,目前桃園市囤房稅的建商寬限期為3年,囤房稅2.0寬限期只給2年,預期近年在桃園重劃區積極推案的大型業者將深受影響。
 
2023.07.21 工商時報
磁吸效應發酵 台中 H1 淨遷入逾2.2萬人
受惠生活機能強,交通便利,台中市人口磁吸效應發酵。據內政部最新公布人口遷移資料,中部五縣市今年上半年人口,除彰化縣淨遷出,其餘四縣市都是淨遷入,其中台中市淨遷入逾2.2萬人,且從彰化縣遷往台中市將近5,000人。中部五縣市上半年每坪平均房價,台中市達26.8萬元、彰化叩關2字頭,苗栗、南投、雲林還維持1字頭。

中部五縣市-台中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上半年人口出現增減變化,除彰化縣外,其餘縣市遷入人口都大於遷出人口,其中台中市上半年淨遷入超過2.2萬人,從彰化縣遷往台中市將近5,000人。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台中市近年來雖房價漲幅大,但各個重劃區新案選擇多,且具有交通優勢及大型購物中心,不僅吸引中部各縣市人口,甚至也把其他五都人口一起吸納,成為「超級大磁鐵」。

至於中部各縣市今年上半年房價,台中市每坪26.8萬元,彰化縣20.0萬元,苗栗縣18.4萬元,南投縣17.9萬元,雲林縣15.2萬元。

彰化目前新大樓每坪開價最高約35萬~40萬元,多數買方可接受的價格帶介於27萬~30萬元,這有別於以往到彰化購屋,通常以透天為主。

隨著彰化市、員林市、和美鎮可開發的土地愈來愈少,新案推華廈、大樓的比例,已大幅增加,且買方訴求低總價,熱門房型為2~3房,促使彰化縣靠近台中市的區域,主要購屋型態趨向「台中化」。

郎美囡表示,今年政府大力宣傳的行政院通勤月票「TPASS」,政策目的在於減輕民眾的交通負擔,促進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並以此均衡城鄉區域發展。
 
2023.07.21 工商時報
宏大國際資產總座:商用不動產市場 V 型化
宏大國際資產公司總經理陳益盛20日表示,從上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的買家類型觀察,「V型化」趨勢來臨,V字二邊分別是賺錢的、不賺錢的企業,同時追逐中間相對稀缺的優質商辦標的,形成「有錢的買不到,沒錢的買不起」現象。展望下半年,由於總統大選將至,高峰已過,陳益盛估全年商用不動產成交量恐縮至1,200億~1,400億元。

宏大國際資產統計,住宅市場從去年第一季交易開始趨緩,加上總體經濟景氣下滑、政府祭出打房政策,已先從量縮逐步形成價跌現象;反觀商用不動產,前幾年台商資金回流、企業自由需求殷切,市場未立即顯現疲態,但今年「新光一號」資產標售帶起一波高潮,推高今年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達726億元。

陳益盛表示,從近幾年商用不動產市場成交標的及買家類型觀察,呈現「V型化」趨勢,V字二邊分別是賺錢的、不賺錢的企業,同時追逐中間為數不多的優質商辦標的,形成「有錢的買不到,沒錢的買不起」的現象。

陳益盛指出,現在市況,是有錢的企業,只要有需求,就以高價追價購得優質商辦或廠房,但也有一些陳年舊標的,銷售多年仍未成交;因資金追逐的是市中心或主商圈的優質物件,願意花高價取得,而一般案件則需要調整價格讓中小企業願意買單;至於營收及獲利平平、或沒錢的企業,就只能苦等房價下跌,但往往等不到。

展望下半年,陳益盛表示,商用不動產市場高峰已過,買賣交易仍在,但逐步趨於平穩,總體還是看好;但因大案已陸續消化,就等壽險、產險業者補貼虧損零星釋出,預期交易量不會太差。不過,總統大選將至,市場步調將放緩,估商用不動產全年交易金額,將量縮至1,200億~1,400億元。

 
2023.07.21 工商時報
國泰置地租金 叩關5千元
台北頂辦高樓層紛紛向租金每坪5,000元大關挺進,繼「南山廣場」43樓今年初創下每坪5,252元商辦最高租金後,根據最新實價登錄顯示,信義計劃區頂辦「國泰置地廣場」38樓5月以月租金85萬出租,單價高達每坪4,830元,再度刷新自身實價最高單價紀錄。

近年商辦供給稀缺、辦公室租金穩步上揚,尤其信義計劃區三大頂辦高樓層租金紛紛向每坪5,000元大關叩關,據實價登錄顯示,「國泰置地廣場」38樓單價每坪4,830元,超越去年9月35樓每坪4,780元旳紀錄,比起兩年前同樓層單價還高出5%,在商辦租金最高單價排名中名列第三,僅次於「南山廣場」高樓層每坪5,252元,及「台北101大樓」的每坪5,000元。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雖然可預期未來辦公市場供應量可能大增,不過信義計畫區還是全台首屈一指的政經中心,最高價的辦公室都聚集在信義計畫區內,即使外在利空不斷,但過去一年多來信義計畫區內仍有近20筆租賃實價單坪超過4千元,信義計畫區頂級商辦的租金支撐強勁。

據統計,目前信義計劃區頂級辦公大樓,包括「南山廣場」、「台北101大樓」、「國泰置地廣場」、「信義經貿大樓」、「新光信義金融大樓」、「華新麗華大樓」與「遠雄金融中心大樓」,都有實價租金逾每坪4,000元的租賃案。

從「國泰置地廣場」歷年實價租金,看出台北市頂級辦公大樓租金漲勢強勁,2014年出現單坪近3千元,2016年高樓層出現每坪3,650元高價,2019年起站上每坪4,000元,近年高樓層租金單價多已在每坪4,500元以上。
 
2023.07.21 工商時報
房市差 建築用鋼找出路 瞄準2大類工程
近2年政府打房重拳一波波,加上房價漸高,國內房市今年表現低迷,許多建商開始延後推案、甚至賣地不蓋了,對於生產建築用鋼、扣件的業者來說衝擊不小,不過由於還有政府的公共工程、社宅以及商辦產品需求支撐,影響不至於太大。

近年政府大力「打炒房」,陸續祭出重拳如實價登錄2.0、預售屋禁止換約、貸款成數限制、建商融資購地限期開發等,確實對房市造成重大影響,不少建商眼見買氣疲弱,乾脆延後原本要動工的建案,甚至有些中小型建商乾脆把地賣掉「不蓋最大」。

從統計數據也能看出端倪,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資料,今年前5月核發的建照數量為7,326件,是近5年新低。以近年推案量大的高雄來說,上半年住宅大樓申報開工量4,432戶,也比去年同期大減約40%。

房市景氣不振也為鋼鐵業帶衝擊,特別是生產建築用鋼如鋼筋、H型鋼、扣件的業者,一般建商需求降低之下業績也受到影響。1位業者就表示,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的房市景氣就呈現衰退,建商在建築用鋼的需求就開始下滑,今年也維持同樣的狀況。

不過建築用鋼業者未受到太大衝擊,主因在於有公共建設、商辦的需求,業者認為如前瞻基礎建設、社會住宅等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建築用鋼,此外疫情這紀年台商回流多,許多區域都有新A級商辦的需求,因此即便少了建商的住宅鋼鐵需求,暫時還不至於對業績造成太大的影響。
 
2023.07.21 自由時報
高雄25坪以下成熱門產品 這區超過半數都買小宅
房價攀高,除了雙北「小宅化」,明顯連高雄人買房也越趨轉小,其中又以25坪以下的小宅最受到歡迎,根據內政部不動產平台資料顯示,高雄市今年第一季平均買賣面積為32.56坪, 其中,區內有多家科技廠的前鎮區,今年第一季共計有45%的交易落在25坪以下。

而高雄市人口第二大區的三民區,今年第一季共計有59%的交易落在25坪以下,另外人口密度最高的新興區,今年第一季也有34.88%的交易落在15坪以下,至於隔壁的前金區,今年第一季則有44.44%的交易落在15坪以下,顯示小坪數的套房產品在人口密集區相當受歡迎。

高雄近幾年隨著科學園區、台積電設廠、捷運輕軌建設等話題,雖然帶動產業進駐與就業人口,但同時也把整體房價往上推,大坪數產品價格更高,為了減輕購屋壓力,民眾轉而購買小坪數低總價的產品。

高雄建商也看準此趨勢,近幾年像是預售、新成屋建案,清一色以小宅產品為主,像是新興區與前金區,區內大部份屋齡新的建案,都來自土地整合或危老改建,由於這些新建案的基地面積不大,自然會以低總價民眾好入手的小宅為主。

房地產短期看經濟,長期看人口,近幾年全台人口快速老化加上少子化趨勢,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指出2023年4月每戶人口數僅2.55人,現代多為2、3人小家庭甚至獨居,影響民眾購置房產的需求改變,加上少部分長輩因退休生活需要,由於家裡子女不見得同住,居住人數變少,會把原本住的公寓或透天厝,換成坪數小、但生活機能較好的大樓。

此外,近幾年高雄積極推動地方創業,吸引北漂年輕人回流,進而帶動當地房產需求,這些返鄉工作的年輕人為了工作方便以及希望保有個人空間,大多會選擇購買小宅自住。

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提醒,雖然小宅有著低總價的優勢,但不代表坪數單價低,且有許多銀行不提供購買小坪數的房貸或是提供的貸款成數較低,因此在購買前,必須先衡量自備款是否充足。

此外,也須考量小宅扣除1/3公設後,剩下的實際室內面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董家菱表示,也有不少人在婚後如果需要較大的生活空間後,將資產活化把原本的小宅出租,自己則搬到較大的空間維持生活的品質。
 
2023.07.21 經濟日報
新北、桃園躍升囤房之都? 專家:這六區壓力山大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截至今年7月15日,北台灣公開銷售中的新成屋(不含廠辦、商辦、單價200萬以上豪宅案)有302個,合計戶數約4,869戶。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以實價登錄揭露資料為例,今年5月新北林口有109筆成屋交易,佔地面積差不多的基隆七堵,則僅有22筆。在區域市場買氣、建案銷售速度不同的背景下,建商餘屋採全國歸戶並都只給予2年寬限期不太合理,建議寬限期應由地方政府彙整實登數據,計算出區域平均銷售量,制定符合當地市場情況的寬限期。

銷售中新成屋 新北最多
北台灣各縣市中,以新北市銷售中新成屋102個最多,待售戶數約2,420戶,占北台灣整體戶數約49.7%。銷售中戶數最多的行政區是板橋區,因捷運府中站、新埔站周邊及江翠北側重劃區等地都有成屋完工釋出,全區待售成屋戶數超過500戶。至於淡海新市鎮所在的淡水區,也有約490戶成屋尚在新建案市場銷售中。

北台灣線上新成屋數量第二多的是桃園市,82個建案約1,183戶成屋等待成交,之中又以桃園區待售戶數逾400戶最多,其他如中壢區、平鎮區、大園區也有逾百戶成屋待售。由於目前桃園市版囤房稅給予建商的寬限期為3年,若囤房稅 2.0實施,只給建商2年寬限期,近年積極在桃園重劃區推案的大型業者將深受影響。

成采錡表示,新北、桃園銷售中新成屋戶數較多的原因之一,為近年業者積極在重劃區推案,此舉有助於加速人口進駐,帶動區域發展。如林口新市鎮、三峽北大特區等,都是先經過空屋數多、點燈率低的階段,才逐步以相對親民的房價水準,吸引區外人口移入,使當地生活機能越來越完善。

不過各重劃區受先天條件影響,發展速度略有差異,像淡海新市鎮因氣候及交通等抗性,房價水準屬於北台灣相對低檔,移入人口數仍不如預期,線上待售新屋戶數仍多。有淡海經驗在前,若未來囤房稅2.0實施,則業者恐因考慮餘屋消化速度及持有成本,選擇保守在新發展區推案,這情況將不利政府推展新都市計劃區,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據財政部公布的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囤房稅 2.0),建商餘屋持有年限2年以內,稅率擬調整為2%~3.6%,持有年限超過2年,則稅率區間為2%~4.8%。若建商餘屋採全國歸戶並採用最高4.8%稅率,對大型建商的影響將不小。
 
2023.07.21 聯合報
郭台銘指台灣危老都更失控 時力提解方推動定型化契約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近日指出,台灣的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政策,顯然已經失控,引起社會熱議,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今天提出解方,包括危老都更也需要定型化契約;行政院應該修正消保法納入保護機制,還有針對危老合建設立審查機制把關。

時代力量今天舉行「預售屋有消保官,老屋重建沒人管?」記者會,邱顯智表示,危老都更的速度裹足不前,解方絕對不是容積獎勵,推動危老都更不易的真正原因在於,民眾與建商之間的信任度不足,而且法制面不夠完善,造成雙方的資訊不對稱。

邱顯智說,時代力量要提出三大解方,分別是「預售屋有定型化契約,危老都更也需要」、「老屋合建同樣屬於消費行為,行政院應修消費者保護法」,以及「建商獲得更高容積獎勵,政府也應設立審查機制」。

邱顯智說明,預售屋有定型化契約,明定應記載與不得記載事項,但是仍然會有建商違規或發生買賣糾紛,更何況是涉及開發利益更龐大的危老都更,更應該有定型化契約範本,提高資訊透明度,讓民眾有法可循。

邱顯智認為,行政院應該要研議修正「消費者保護法」納入危老都更,因為掏錢買預售屋屬於消費行為,但是拿土地重建卻不屬於消費行為,尤其重建涉及的產權利益更為龐大,完全沒有任何保護機制,實在很不合理。

邱顯智認為,危老合建需要搭配審議機制,都更有政府介入的審議機制,危老卻沒有任何審查機制,完全仰賴地主與建商自行協商,政府基於公益性質,給予危老非常高的容積獎勵,建商獲得容獎好處的同時,政府應該積極讓公權力進行審查,多設立一層把關機制,輔導建商訂好權益分配,減少糾紛。

宏道法律事務所律師蔡志揚表示,定型化契約的用意在於消彌資訊不對稱,搭配審議機制才是真正有效的把關,過去有許多法院判決都引用大法官解釋關於「消費關係」的概念,套用在合建契約營業稅應由何方負擔的判斷上,因此要求政府訂定危老都更契約範本或「應記載事項」,不但法理可行,現實上也可以做到。
 
2023.07.21 經濟日報
2022年北市住宅平均每坪單價73.9萬元 創十年以來新高
台北市地政局今(20)日發布去(2022)年不動產市場動態年報,其中去年全台北市住宅平均單價每坪73.9萬元,較2021年上漲4.97%,創2013年以來十年新高紀錄。

地政局指出, 2012年實價登錄制度實施以來,相關資訊已成為民眾買賣房屋最重要的參考依據。為協助各界掌握不動產市場變化及整體脈動,地政局以2022年實價登錄資料為基礎,並與歷年資料進行比較,分兩大主軸進行大數據分析。

在全台北市買賣案件交易量上,2022年交易件數21,042件,較2021年減少12.78%。租賃案件申報交易量,2022年交易件數9,543件,較2021年增加21.04%;預售屋案件申報交易量,2021年因申報制度改變,致申報件數大幅增加,2022年轉為下跌,交易件數3,451件,較2021年減少29.73%。

全台北市房地買賣交易量最高為2013年2萬9,159件,最低為2016年15,002件。2022年交易件數1萬7,322件,較2021年減少15.99%。房地買賣交易總額最高為2013年7,467億元,最低為2016年3,868億元。2022年交易總額4,730億元,較2021年減少16.86%。

2022年全市住宅市場買賣交易量1萬2,980件,較2021年減少8.73%。全市住宅交易總額3,560億元,較2021年減少8.97%。而2022年全市住宅平均交易總價2,663萬元,較2021年下跌3.44%。2022年全市住宅平均單價73.9萬元/坪,較2021年上漲4.97%,創2013年以來新高。

地政局表示,2022年全市辦公市場租賃申報交易量為869件,較2021年減少1.03%。其中商辦交易量798件,較2021年減少2.68%;廠辦交易量71件,較2021年增加22.41%,終止連六年下滑趨勢。商辦交易量以信義商圈27件居冠;廠辦交易仍集中內科。平均月租金,由信義商辦以3,844元/坪稱王;廠辦以南港經貿1,373元/坪居首。

在店面租賃方面,2022年全市店面租賃申報交易量514件,較2021年減少4.64%,創近八年以來新低。全市2022年店面平均月租金單價2,488元/坪,較2021年上漲5.11%,但相較2015年高點,下跌21.56%。

2022年各行政區坡道平面停車位平均單價以大安區322萬元/個最高、文山區194萬元/個最低;機械(含坡道機械及升降機械)停車位平均單價以大安區194萬元/個最高、文山區126萬元/個最低。統計全市2022年平均車位價格比值,坡道平面車位平均單價約為每坪房價3.49倍,機械車位為2.21倍。
 
2023.07.21 聯合報
北市發布不動產年報 十大豪宅之首每坪破260萬元
台北市地政局發布2022年不動產市場動態年報,觀察111年住宅交易單價前10名,前3名皆為大安區One Park Taipei元利信義聯勤,其次分別為信義區聯合大於、中正區潤泰松濤苑、中山區西華富邦、松山區文華苑及潤泰敦峰。前十名中,每坪達260.2至239.9萬間。

為提供更多購屋資訊,地政局也特將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備查有案且總戶數達100戶以上住宅,篩選111年交易總價未滿1000萬元、1000至1500萬元、1500至2000萬元等前10大熱門交易社區,提供不同預算之民眾參考。

從各總價區間交易最熱門的大社區來看,未滿1000萬元最熱門者為中山區林森觀光大廈,交易件數計28件,以1房型產品為主;1000至1500萬元由萬華區台北晶麒奪冠,交易件數計35件,以1房型產品為主;1500至2000萬元為萬華區台北晶麒,交易件數計17件,以2房型產品為主。

就交易案件產品類型來看,總價未滿1000萬元社區案件,格局多以1至2房為主;總價1000至1500萬元的選擇相對有彈性,含括1房、2房及少部分3房;總價1500至2000萬元則以2至3房為大宗。

熱門交易大社區前10名中,交易總價未滿1000萬元及交易總價1000至1500萬元均以中山區為最多;交易總價1500-至2000萬元北投區、信義區及萬華區皆為2個。111年交易總價未滿2000萬元之熱門大社區,按行政區分布以中山區最多。
 
2023.07.21 新浪網
上半年租賃住宅用地供應持續下降,保租房迎井噴
今年國家住房租賃政策動作頻繁,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全力保障租賃市場發展。

上半年全國各城市一共出臺了租賃相關政策102條,涉及金融稅收、權益保障、市場監管以及租賃供應等各個方面。其中,租賃供應類的政策數量占比高達46%。

尤其是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碼,金融稅收的政策數量占比16%,金融創新進程加速,住房租賃行業也逐漸從機構化、規模化走向金融化。

各城市也相繼明確了2023年度的籌集目標、籌集方式以及目標拆解。由於今年集中供地從“雙集中”變為“集中預告、分批掛牌”, 各個城市因城施策,確保完成租賃住宅的籌建目標。

由於上半年房地產市場整體走弱,除少數如上海和深圳等城市仍規定部分地塊需配建或自持外,大部分城市都減少了涉宅地塊捆綁配建和自持租賃住房的供應,因此,上半年全國重點22 城新增租賃住房總體供應持續降低。

越來越多的城市相繼採取存量新建或改造等其他方式完成新增租賃住房用地供應計畫。

今年上半年,全國重點22城共成交新增租賃住房建面約161萬平米,預計未來可向市場提供約3.22萬套租賃住房(按套均面積50平米計算),這些地塊都被各地相繼用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或公租房。

根據各地公佈的規劃,“十四五”時期,全國40個重點城市初步計畫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650萬套(間)。

上半年,22城供應了共49宗涉租地塊,涉租總建面約161萬平米,總體供應量較2022年同期下降了40.6%,按套均面積50平米計算,預計未來可提供約3.22萬套新建租賃住房,各地明顯減少了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

在今年1月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工作仍是房地產行業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新建保租房仍是解決青年人和新市民住有所居的重要方式。

2021年自然資源部“兩集中”供地檔中明確提出,重點城市在年度供地計畫中要單列租賃住房用地,且占比一般不低於10%。

當年,多地在年度土地供應計畫中單列租賃住房用地,占比一般不低於10%。經過兩年的發展後,今年22城對租賃住房用地供應進一步優化,僅北京、上海等4城租賃住房用地供應計畫占比超10%,大多數城市占比不超過6%,涉租用地供應減少。

供應涉租用地城市則由2022年上半年同期的14城下降至9城,且除上海外,另8城涉租用地供應量均有所下降。

從各城的完成進度看,上海上半年成交涉租用地面積約59公頃,完成了32.8%的涉租用地供應計畫;福州、合肥、寧波均成交多宗純租賃地塊,完成進度在10%-25%之間;北京、瀋陽等多城上半年未在招拍掛市場上出讓涉租用地。

22城中,上海主要通過招拍掛及協定出讓的方式供應了體量規模較大的純租賃地塊,成交建面約104萬平米;深圳以競自持和拿地配建的方式供應租賃住房地塊,成交建面約14.22萬平米,涉租用地占比較高,約占涉宅建面的18.83%。

整體來看,上半年22城成交的租賃住房建面占比較低,僅占3.44%,但相比2022年全年租賃建面的占比仍有所提升。

隨著今年集中供地由“一年不超過三次”改為“多頻次、單次數量減少”,上半年各地最新的土拍條件中,大多數城市都相繼取消了自持或配建租賃住房地塊,僅瀋陽仍需競自持。深圳地最新的土地競拍規則中,也把“競自持保租房”改為“競現房銷售面積”。

具體來看,22城上半年成交的161萬平米租賃用地中,純租賃用地占成交的大頭,建面占比高達70.12%,配建租賃用地建面占17.05%,自持租賃用地建面占12.83%。

上半年22城純租賃用地共供應13宗,規劃建築面積112.94萬平米,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3.2%。

其中,上海上半年純租賃用地供應大幅提升,以協定定向出讓的方式供應了10幅地塊,並以建面超95.77萬平米位居全國純租賃用地供應第一,占比高達84%。合肥、寧波和福州等城市也有少量純租賃地塊供應。

但是,今年供應純租賃用地的城市從去年同期的9城下降至4城,顯示各地進一步減少了純租賃用地的供應。

純租賃用地能夠集中供應大量房源,為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因此,在土拍市場遇冷的情況下,寧波、合肥和廣州等城市仍然大量供應純租賃用地,以保障新青年、新市民住有所居。

自2017年純租賃地塊供應以來,全國共成交純租賃地塊建面超2000萬平米。並在2021年供應達到頂峰,單年供應達474萬平米。之後的2022、2023兩年供應量持續下滑。

同時,今年上半年配建和自持租賃用地的比例與去年同期相比進一步下降,一方面原因是,整體涉租用地供應量下降的同時,上海多幅純租賃用地的協議出讓又拉高了純租賃用地的占比,導致配建和自持租賃用地的占比降低。

另一方面,隨著房地產市場整體走弱,需配建和自持的涉租地塊拿地成本相對較高,也使房企拿地意願下降,在這種形勢下,今年各地都相應減少了出讓地塊捆綁配建和自持租賃住房。目前,僅少數城市如上海和深圳等仍有部分地塊需配建或自持租賃住房。

各地降低配建租賃住房地塊出讓的做法,減輕了房企拿地的資金沉澱,希望以此增強房企的拿地意願。

今年已出讓的配建租賃住房用地建面27.46萬平米,同比下降68%,配建城市也由去年同期的12城減少至7城。

其中,武漢配建地塊採取集中建設,上海各出讓地塊均要求配建5%的租賃住房,深圳和廣州等城市成交的部分地塊需配建一定面積或比例的租賃住房。

此外,青島劃撥配建租賃住房用地大幅減少,北京則無一宗配建租賃住房地塊出讓。

上半年22城共出讓自持租賃住房用地20.66萬平米,僅占涉租用地的12.83%。土地出讓條件中還保留“競自持”規則的城市進一步減少,長沙和廣州等地則相繼取消了“競自持”。

自持租賃用地中,“競自持”成交建面僅占28.31%,深圳部分地塊仍保持“競自持”規則,上半年深圳有一宗地塊溢價觸頂觸發“競自持”,成交建面達5.85萬平米,開發商需自持5.85萬方的租賃住房用地。福州、寧波等城市部分地塊的住宅需100%自持用作租賃住房。


自2017年多地供應租賃住房地塊以來,經過數年的建設期後,2023年迎來租賃住房入市的井噴期,將有大量新建大社區入市,為各地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需求提供了充足的供應。

上半年上海多宗純租賃地塊完成建設入市運營,新增房源量達1.75萬套;北京利用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多宗地塊完成建設,下半年將入市運營。

此外,2021年以來,各城市陸續發佈“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籌建目標,部分二三線城市也承擔較高的任務,很多城市將閒置的人才公寓、公租房、企業員工宿舍等存量房屋轉化為保租房,租金也遠低於市場化長租公寓。

與其他城市不同,北京租賃住房用地的供應中,集體用地的占比較高。自2012年1月國土資批復北京、上海作為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公租房的首批試點城市之後,2017年和2019年又陸續新增了16個試點城市。

但是,各地經過數年的實踐發現,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並不適用於每個城市。

從2023上半年的建設完成進度來看,北京已有多個集租房項目入市,下半年供應量不減;上海下半年將有一個集租房項目入市。除此以外,多個城市都只有一個集租房專案入市,部分城市的集租房項目還在建設中,還有少數城市沒有一個集租房項目。

北京作為發展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較早的城市,政府支持力度較強,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集租房建設體系。

在北京公佈的2023年擬供應租賃住房專案中,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占近20%,擬供應用地面積約61公頃。

與2021、2022年相比,今年北京集租房的供應量已經大幅減少,供應項目也有所減少,主要分佈於大興、海澱和朝陽三個地區。

今年上半年北京最大的集租房入市,單個項目可提供約6500套(間),下半年預計還將有順義區、房山區和通州區等多個區域的集租房專案完工入市運營。

集租房建設的主要困難在於土地所屬為村集體,隨著北京集租房政策的完善,未來北京將供應更多集租房,滿足城市青年人和新市民的租賃需求。

受整體房地產行業復蘇乏力的影響,各地減少租賃住房用地供應的趨勢已不可避免。

可以預見,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對租賃市場需求量大的城市,仍會以各種方式保證租賃住房的供應,滿足租賃市場的需求。

對於經濟實力較弱的城市,新建租賃住房並不是必需品,租賃需求相對較低的城市,可以通過存量改建的方式滿足市場需求。

因此,新建租賃住房的供應未來將圍繞少數城市進行。
 
2023.07.21 每日經濟新聞
A股 房企半年考:8家預虧超10億元,6家扭虧為盈
7月份以來,多家上市房企陸續發佈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

據Wind統計,截至7月18日,已有48家A股涉房企業發佈2023年中期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其中,有18家房企預計盈利,其中6家房企盈利同比上升,6家房企盈利同比下降,6家房企扭虧為盈;30家房企歸母淨利潤預計虧損,其中有9家房企同比由盈轉虧,11家房企虧損同比減少,8家房企虧損同比進一步擴大。

視覺中國圖視覺中國圖
7月19日,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整體表現先揚後抑,二季度購房者置業情緒快速下滑,房地產政策力度不及預期,市場未能延續回暖態勢。疊加融資環境仍未顯著改善、出險房企仍未完成風險出清,上市房企盈利能力仍未顯著改善。

超六成房企預告虧損

據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虧的30家房企,虧損總金額預計超155億元。其中,8家房企預計虧損10億元,包括華僑城A(4.500, 0.04, 0.90%)、首開股份(3.930, 0.01, 0.26%)(維權)、金科股份(1.390, -0.01, -0.71%)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淨利潤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華僑城A,預計上半年將虧損12億~17億元,同比下降1237.92%~1712.06%,這也是華僑城A半年度首次虧損。

對此,華僑城A表示,受房地產市場環境及公司專案結轉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公司結轉項目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為適應市場環境,加快銷售去化,公司對部分房地產項目採取靈活的銷售策略,預計帶來部分價值折損。因聯營公司虧損導致投資收益減少、其他收益減少、財務費用增加等也是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的因素。

而虧損額度最大的是*ST泛海(1.190, 0.03, 2.59%),預計上半年虧損42億元~55億元,去年同期虧損20.86億元。對此,*ST泛海表示,一方面是因流動性困難導致大量債務進入訴訟程式,報告期內根據訴訟判決計提利息、罰息或違約金;另一方面是公司為儘快緩解債務壓力,在債務化解過程中所產生的投資資產處置損失。

另據ST泰禾(0.430, 0.00, 0.00%)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淨虧損17.18億元至23.2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虧損16.9億至22.86億元。

泰禾表示,由於本期集中交付的房地產項目較少,房地產收入確認金額少於上年同期。並且,隨房地產項目的交付結轉、股權轉讓等,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費用少於上年同期,本期財務費用列支高於上年同期。

據每經記者觀察,房企在業績預告中解釋業績虧損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受市場環境下行影響,市場需求下滑,行業銷售下挫嚴重,採取以價換量的措施,加劇毛利率下降;二是企業債務違約等影響,在債務化解過程中所產生的投資資產處置損失等。

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半年房企業績大幅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去年依賴樓市轉淡且復蘇乏力,在未達預期的情況下還呈繼續下行,導致大多數房企營收與結算收入都呈下降態勢、乃至存貨計提也大幅增加所致。

市場分化或進一步加劇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在已發佈業績預告的房企中約有超六成業績虧損,但仍有6家房企上半年預計實現扭虧為盈,分別是雲南城投(2.290, -0.05, -2.14%)、榮盛發展(2.160, 0.20, 10.20%)、北辰實業(2.090, 0.01, 0.48%)、深賽格(6.520, -0.05, -0.76%)、南山控股(3.420, 0.01, 0.29%)和*ST全新(5.190, 0.12, 2.37%)(維權)。

其中,盈利最多的是深賽格,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計為1.37億元,同比增長達675.99%。深賽格解釋稱,一方面相比於去年同期,報告期內公司沒有對商戶租金減免;另一方面,公司參股企業業績大幅增長,確認非經常性損益約7000萬元。

相比于深賽格,榮盛發展上半年的業績也令人側目。7月13日,榮盛發展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約為1.0億元~1.3億元,去年同期盈利為-22.53億元,同比增長104.44%~105.77%。

而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上半年榮盛發展的項目交付數量增加較多,其中部分交付專案毛利潤較高;同時,上半年公司降費增效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期間費用同比呈下降趨勢,使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實現扭虧為盈的房企,除了房地產銷售收入同比有所上升外,還要歸功於其他業務板塊或非經營性損益的助力。

如北辰實業稱,報告期內其會展(含酒店)及商業物業搶抓市場機遇,經營情況改善,會議、展覽及酒店業務出租率持續提升;雲南城投表示,本期非經常性損益約為1.6億元,主要是完成2022年重大資產重組中2家子公司的轉讓實現投資收益。

對此,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指出,今年上半年部分房企保交付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期內結轉面積增加帶動收入增長,同時持有物業經營業績顯著改善,但其盈利向好仍依賴於長期經營穩定性。

“這幾家企業實現扭虧為盈,主要是由於採取了大力促銷導致營收逆勢上升,以及壓縮各項費用與成本,包括實施了債務重組、業務轉型等促進企業恢復正常經營的措施所致。”在柏文喜看來,能夠快速調整與轉型的企業在行業普遍不景氣之下還是有盈利機會的。

熬過了冷熱分明的上半年,房企下半年的業績和盈利情況是否會有所好轉?

“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會肯定會出現較大變化,一些優質房企、頭部房企和轉型較快的房企可能會迎來發展機會,進而市場地位和市場集中度快速上升。”柏文喜認為,大多數困難房企以及出現險房企如果不能快速轉型和恢復正常經營,則面臨越來越困難甚至市場出清的壓力與風險。“只有少數頭部房企和優質房企的業績才能好轉,也就是說,市場分化與市場競爭會更加劇烈。”

劉水則指出,隨著前期積壓需求的快速釋放完成,二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購房者觀望情緒加重。儘管6月5年期以上LPR下調10個基點釋放積極信號,但當前購房者的置業情緒仍受收入預期偏弱等多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能否好轉以及政策優化力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著下半年房地產市場走勢。

“中性情形下,下半年穩經濟等政策繼續落實推進,房地產政策維持當前節奏,購房者置業情緒緩慢修復,在此情況下,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恢復仍有波折。”劉水續稱。
 
2023.07.21 新浪網
戴德梁行料大灣區全年住宅總成交有望至少達到43宗
7月20日,戴德梁行發表2023年上半年大灣區住宅市場及商業物業投資市場回顧及展望。今年上半年,經濟復蘇步伐未如預期,投資者普遍持審慎觀望態度。大灣區整體住宅市場在通關後出現先升後回的情況,但整體一手銷售數字則較去年有所改善。環球息率高企下,商業物業大手投資市場,即億元以上成交,同樣轉靜,總投資額明顯較去年回落。展望下半年,期望各城市政府能陸續放鬆樓市調控措施,令大灣區住宅市場能穩定發展;至於投資市場,預期房地產基金及機構投資者將更聚焦尋找與基礎設施公募REITs相關的投資機遇。

2023年上半年大灣區整體一手住宅成交宗數錄得約22.2萬套,由於在疫情影響下去年基數屬較低水準,加上今年開發商推盤速度加快,銷售數位同比和環比分別升16.1%和4.7%,但升幅主要在第一季度反映。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陶汝鴻表示,在通關初期,今年首季大灣區住宅市場成交曾一度反彈,傳統"金三銀四"旺季的表現亦明顯比去年暢旺。然而,通關的刺激作用未能持續,前期積壓的剛性需求也難以支持樓市繼續回暖。自四月起,住宅成交再次放緩,以一手銷售數字為例,6月銷售套數比3月高峰期跌超過四成,可見市場缺乏上升動力。至於下半年成交量走勢方面,還需視乎整體經濟基調。近月各市政府陸續放寬樓市調控政策,包括放寬"參考價"和"限購"等措施,預料下半年每月將平均錄得約三萬五千宗至四萬宗成交,使2023全年總成交有望達到43至46萬宗,比上年升約7至15%。

住宅價格方面,雖然部分城市一手成交價錄得升幅,但主要受優質新盤的銷情推高均價。相反,二手價格更能反映市場實況,以具指標作用的深圳為例,根據戴德梁行提供的深圳中高端二手住宅價格指數,2023年第二季二手樓價較2021年頂峰回落8.9%,這意味二手市場有著下行壓力。不過,樓價調整亦利好自用型買家入市。在"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下,相信內地政府對樓市調控政策的調整將保持謹慎,預料下半年樓價仍然有5%的調整空間。

商業物業方面,該行指,環球經濟複甦速度緩慢,加上國外市場普遍息率高企令外資借貸成本上升,投資者普遍持審慎態度,市場活動主要由內地資金支撐。2023年上半年大灣區商業物業投資市場,億元以上成交轉靜,總投資金額錄得約282億元,比去年同期跌10.5%,但大灣區占全國億元以上大宗交易31.5%,再創新高,對比2018年大灣區概念初出臺時的18.%,可見大灣區的比重越來越高。大灣區商業物業投資仍以深圳和廣州最為活躍,其中,廣州在上半年表現亮眼,總成交金額累計132億元,已超過其2019年全年金額,為過去5年上半年最高。

該行稱,2023年上半年大灣區共錄得32宗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交易。以投資金額劃分,當中11宗為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交易,占大灣區整體交易宗數約34%,占比較上年的39%回落;另外,10億以下的成交錄得21宗。過去半年,投資市場的平均交易額有下降的跡象,主要因為在經濟不明朗因素影響下,業主比以往更願意減價求售。以物業類型劃分,寫字樓/研發辦公物業繼續主導商業物業投資市場,占2023年上半年總投資金額超過一半。

戴德梁行中國資本市場執行董事陳彩麗女士解釋,在弱市下,開發商為改善現金流,容許較大的議價空間,在更合理的回報水準下,對自用型買家和投資者來說都是入貨的好時機。

陳氏又指,內地政府繼續積極推動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發展,為房地產投資者提供更多清晰的注資途徑,對外資和機構性投資者來說尤其吸引。在政策支持下,國內REITs市場高速發展,高端製造產業園/工業園、長租公寓、倉儲物流等物業的市場關注度飆升。以產業園為例,租客以電動汽車、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等新興行業為主,投資者受其增長潛力吸引。另一方面,居民對租房需求不斷攀升,加上政府大力支持長租公寓市場發展,相關的成交金額在上半年占比已躍升至24%。近期C-REITs試點資產類型更擴容至消費類基礎設施,相信將有助推動更多民生商場、購物中心、百貨商場等物業成交。展望下半年,相信會見到市場將有更多物業專案出售,而開發商及業主開價將更靈活貼市,減少買賣雙方拉鋸的局面。
 
2023.07.21 新浪網
仁恒置地:前6月合約預售金額213.26億元 同比下降32.1%
7月20日獲悉,仁恒置地集團有限公司於7月6日發佈了2023年6月未經審計的主要運營資料。

資料顯示,2023年6月,該集團連同其共同控制實體及聯營公司的住宅、商業物業以及車位總合約預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8.76億元,合約預售面積為102613平方米,相比2022年同期分別下降77.1%及53.3%。

全年累計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集團連同其共同控制實體及聯營公司的住宅、商業物業以及車位的總合約預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13.26億元,合約預售面積為808616平方米,相比2022年同期分別下降32.1%及28.4%。

除此以外,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集團連同其共同控制實體及聯營公司錄得已認購未簽約的總預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8.9億元,預計將陸續于未來月份轉成合約預售。

2023年6月,由該集團專案管理並以“仁恒”品牌銷售的其它項目的總合約預售金額約為人民幣5300萬元,合約預售面積為3153平方米。

全年累計截至2023年6月30日,由該集團專案管理並以“仁恒”品牌銷售的其他項目的總合約預售金額約為人民幣4.65億元,合約預售面積為18037平方米。

另外,蘇州、南京、天津、濟南以及海口五個城市的總合約預售合計約人民幣130.84億元,占全年累計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連同其共同控制實體及聯營公司總合約預售比例約61.4%。
 
2023.07.21 新浪網
綠地外灘中心二期商業 將於今年四季度開業
7月20日消息,上海GLBC MALL 綠地外灘中心二期商場將於今年四季度開業,商場建築面積超2.9萬方,商業租賃面積超1.26萬方,商業定位精緻都會商務生活中心,其中地上4層,地下2層。

其中,L1定位精緻商業生活,引入咖啡、西餐、數碼用品、精緻家居、時尚集合店等業態;L2定位精緻美麗生活,引入美容美體、美髮、休閒按摩、美甲美睫、美容用品等業態;L3定位精緻健康生活,引入專業健身、普拉提、瑜伽、健康用品、中式餐飲等業態;L4定位餐飲天地,引入黑珍珠主題餐飲、中西式休閒餐飲等業態。

資料顯示,綠地•外灘中心商場是綠地外灘中心二期商業,綠地外灘中心擁有120萬方的體量,將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商船會館、183年歷史的董家渡天主教堂收入囊中,並規劃有高端住宅、星級酒店、甲級辦公樓及公共綠化、1500個商業停車位等多種業態。

而一期商業綠地•外灘潮方已於2021年開業,引入了國際高端品牌、設計師集合店、高端餐飲、精緻生活配套等上海首店/旗艦店,同時將運動與娛樂社交結合起來,打造獨特社交場景。
 
2023.07.21 經濟通
中指院:第二季居民購房信心下滑 入市節奏放緩
中指研究院今日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居民置業意願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購房者信心呈現先升後降趨勢,一季度伴隨積壓需求釋放、市場活躍度改善,購房信心小幅提升至30%,二季度時市場快速降溫,購房信心降至低位,約為21%,環比下降8.7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房價預期持續走弱,一季度積壓需求帶動活躍度改善,但房價預期仍較悲觀,上漲預期環比下降4.7個百分點;二季度房價預期下滑更加明顯,上漲預期環比再下降5.2個百分點,下跌預期環比提升7.1個百分點。

中指院指,二季度購房信心降至低位,入市節奏持續放緩,一方面是疫情衝擊過後經濟環境持續較差,購房較為謹慎,另一方面是近期市場明顯降溫、房企降價促銷、房價預期走弱,導致觀望情緒增加,置業週期時間延長。

另外,上半年中央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定位,地方政策的放鬆相對謹慎,救市力度相對較弱,居民對未來政策放鬆預期亦走弱,放鬆預期佔比下降至38%,政策更多是托底樓市運行,突破概率相對較小。
 
2023.07.21 旺報
大陸購房信心續跌 恒大2年虧逾3.2兆元
大陸房市亟待振興,中指院最新報告顯示,第二季居民購房信心下滑,入市節奏放緩。有外媒報導,傳出大陸當局考慮放鬆一線城市購房限貸政策。近日大陸房企龍頭恒大的債務黑洞終於公布,兩年總虧損達7724億(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3.232兆元),萬達集團也傳出違約風險。

大陸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發布《2023年上半年居民置業意願調查報告》顯示,第二季大陸民眾購房信心降至低位,入市節奏持續放緩,房價預期下滑更加明顯。調查報告還顯示,居民對未來房價看漲預期,已由2021年第二季的35%,降至2023年第二季的12%,下跌預期提升至31%;2023年上半年房價預期持續走弱,首季積壓需求帶動活躍度改善,但房價預期仍較悲觀。

為提振房地產需求並穩定市場預期,外電報導,中國監管部門正考慮調整一線城市有關房貸限制政策,可能選項包括「只認房不認貸」,即不管是否有過貸款,只要當下名下沒有房產,均可以按首套抵押貸款享受首付比例和利率優惠。

中國房地產龍頭「恒大集團」日前終於自揭負債黑洞,截至2021年底,負債總額為2兆5801.5億元,其中合約負債9743.5億,主要是房屋預售款,剔除後負債1兆6058億。年內經營性虧損1137億,合計淨虧損6862億。

截至2022年6月底,恒大集團總負債2兆4740.9億,其中合約負債8543.6億,剔除後負債1兆6197.3億,比21年還多了139.3億。年內經營性虧損488億,合計淨虧損862億。兩年總虧損7724億,2021年明顯比2022年虧得更多。

截至2022年底,恒大淨資產還有5990億元,資不抵債,不過恒大尚有2.6億平米土地,可變現或資產處置、或找其他龍頭房企接盤。旗下恒大地產集團西安有限公司已被債主向法院聲請破產清算。

無獨有偶,大陸前首富王健林創立的萬達旗下萬達商管,也恐面臨債務違約。外電報導,萬達子公司向債權人警告,23日即將到期償付的4億美元債券,至少有2億美元兌付資金缺口,萬達還在努力籌錢兌付。
 
2023.07.21 經濟通
世界集團與中山沙溪鎮政府訂意向書 增建廠房面積
世界集團(00713)全資附屬華南中山及豐寶中山,分別擁有中山市沙溪鎮涌邊村兩工業土地,面積約107畝作為廠址及約119畝作出短期出租安排。

該集團公司與中山市沙溪鎮人民政府訂立意向書,擬增建廠房面積及相關配套,華南中山原有業務在改造後搬遷至該新廠房,改造後約50%多出之廠房及其他物業,擬作出租及出售用途,項目簡稱為「工改」。就此「工改」,各相關方僅開始進行協商會議,未有任何確定具體規劃,尚未提出任何確實建議,亦沒有口頭承諾或協議。
 
2023.07.21 中國新聞網
6月廣州租房市場 成交量和租金齊升
廣州7月19日,6月正值畢業季,大批高校畢業生集中步入社會,驅動廣州住宅租賃市場活躍度快速提升。記者19日從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發布的監測統計數據獲悉,6月廣州住宅租賃市場成交量和租金雙雙上漲。

數據顯示,6月廣州租房市場成交量環比上漲21.26%。租金方面,6月廣州市住宅租金為55.88元/平方米/月,環比上漲0.34%。其中,中心區域(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海珠區)住宅租金環比上漲0.45%,為62.88元/平方米/月。近郊區域(白雲區、黃埔區、番禺區)住宅租金環比持平,為40.03元/平方米/月。遠郊區域(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住宅租金環比上漲0.42%,為19.29元/平方米/月。

租金區間佔比方面,1500元以下租金區間所佔比例下降5.18個百分點至35.04%;1500-2500元租金區間所佔比例上漲2.59個百分點;3500元及以上和2500-3500元租金區間所佔比例則分別增長了1.66個和0.95個百分點。

各戶型成交佔比方面,60-90平方米和144平方米及以上面積區間分別上漲了0.71個和0.18個百分點;90-120平方米、120-144平方米和60平方米以下面積區間則分別下降了0.58個、0.26個和0.06個百分點。

該協會分析,6月作為傳統租賃旺季,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大量租住需求,驅動廣州租房市場成交量環比上漲21.26%。平均租金環比小幅上漲0.34%,但局部熱門租賃板塊,例如天河區的車陂-東圃和員村、海珠區的昌崗和新港西、越秀區的水蔭-先烈、荔灣區的流花站前等板塊平均租金環比上漲幅度普遍在3%以上。
 
2023.07.21 經濟通
建業地產委任法巴海通國際為財務顧問 緩流動性問題
建業地產(00832)稱,已委任法國巴黎銀行,和海通國際(00665)作為其財務顧問,以及年利達律師事務所作為其法律顧問。公司稱,將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境外債權人,同時將持續與境外債權人溝通,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緩解目前的流動性問題。

公司重申,有決心實現一個全面解決方案,以確保集團的長遠發展,維護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並確保公平對待所有境外債權人。

同時,集團將堅持不懈地保交付、保運營。公司期待與境外債權人交流和合作,並呼籲境外債權人給予耐心、理解和支持,與公司同心協力,尋求全面解決方案,克服行業困難。

公司於較早前公佈,未能於6月23日寬限期結束之前,支付2024年到期之7.75%優先票據的利息。公司將尋求境外債務狀況的全面解決方案,以確保可持續經營。
 
2023.07.21 信報
新居屋9,154伙最平149萬
7.31起申請 綠表首期7.45萬上車

新一批居屋即將登場,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公布,「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23」(居屋2023)及「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2023」(白居二2023)將於7月31日至8月14日期間接受為期約兩星期的申請,預計今年第四季攪珠,明年第一季揀樓。是次推出6個全新居屋屋苑,合共提供9154個單位,以市價六二折發售,售價149萬至494萬元,以綠表客最多可承造九成半按揭計算,首期低至7.45萬元便可做業主。

共6屋苑 啟悅苑樓王494萬

居屋2023涉及4個位於九龍區和2個位於新界區的全新屋苑,包括九龍東啟德啟悅苑;觀塘安達臣道一帶的安楹苑、安麗苑和安樺苑;屯門兆翠苑及元朗朗天苑;6個居屋屋苑的單位實用面積278至518方呎。今次全新居屋屋苑的「樓王」單位位於毗鄰港鐵宋皇臺站的啟德啟悅苑,根據房委會公布的模型相片,項目共有兩座,提供2046個實用面積278至475方呎的單位,售價由223萬至494萬元。

至於單位數目最多為元朗朗天苑,共有3座合共提供3080伙,單位實用面積由280至454方呎,售價由149萬元起,是全新單位中最平,綠表客首期低至7.45萬元;白表買家最多可承造九成按揭,首期料14.9萬元起。

房委會指出,將有約50個撻訂單位重售,包括馬鞍山錦駿苑、鑽石山啟翔苑、沙田愉德苑和東涌裕雅苑。而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已通過恒常化出售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回收單位,新一批的單位會同步推出(只適用於綠表申請者),最終出售的單位數量及名單,在選樓前3個月確定。

公眾可於下周一(24日)開始在指定網站瀏覽或下載居屋2023的申請表及須知、新建居屋發展項目的售樓資料簡介等;同日在樂富房委會客戶服務中心等地方將派發紙本申請表及相關資料。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居屋2023會收緊綠表申請者購買資助出售單位的資格準則,在遞交申請截止日期前的24個月起計直至購買單位時,均不得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

此外,房委會的定期暫准居住證持有人將不再符合資格以綠表申請者身份購買資助出售單位。若有關定期暫准居住證持有人符合資格,他們仍然可以用白表申請者的身份申購資助出售單位。

第四季攪珠 明年初揀樓

白居二2023將與居屋2023一併推出。房委會小組委員會昨天通過安排,考慮到「白居二」配額的需求、使用率,以及避免為第二市場居屋單位的價格帶來不必要的上行壓力,決定把白居二2023的配額維持在4500個。居屋2023白表申請者的申請資格,包括入息及資產限額和擁有住宅物業的限制等,會繼續適用於白居二2023。

居屋2023的申請費為270元,白居二2023的申請費230元,申請費各自較去年增加20元;同時申請兩者則為500元。房委會預計居屋2023會在今年第四季進行攪珠,明年第一季揀樓。2024年首季會向白居二2023中籤者發出批准信。

房委會委員兼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稱,居屋2023提供的單位數量及地點選擇多,估計申請反應不俗,或與居屋2022所收到的25.2萬份申請相若。不過,新一期白居二計劃中未有就按揭貸款擔保作調整,期望日後房委會可考慮延長擔保期。
 
2023.07.21 信報
親海駅I 趕下周上載樓書
市區將掀新盤混戰,兩大新盤爭8月頭炮。長實(01113)旗下油塘親海駅II,部署下周開放示範單位,短期內開價,親海駅I有機會緊接推售。恒地(00012)紅磡大型住宅重建項目首階段BAKER CIRCLE ONE第三期,昨天命名為BAKER CIRCLE.GREENWICH,提供278伙,預料下周上載樓書。

親海駅提供886伙,分兩期發展。長實營業部首席經理郭子威【圖】表示,親海駅II上周五(14日)已上載樓書,預計下周開放示範單位,料短期內開價。親海駅I有機會緊接親海駅II後推售,部署下周上載樓書。親海駅I涉及228伙,主打2房及3房戶。

親海駅II擬為買家提供「愛才計劃」,不同界別的專才及學術人才在港或來港工作,該類人士可獲額外售價5%折扣。郭子威透露,該盤接獲不少查詢,專才佔約五成,因此,該集團將設立一個10人部門,為專才服務。

為了配合銷售,中原地產將西灣河鯉景灣分行打造成「親海駅」專門店;美聯物業也於鯉景灣開設該盤專門店。

另外,恒基物業代理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透露,BAKER CIRCLE.GREENWICH提供278伙,戶型涵蓋開放式至3房戶,主打1房。該盤預料下周上載樓書,其後一至兩周會公布首張價單,將貼市價開售,最快8月開售。

GREENWICH最快8月登場

BAKER CIRCLE ONE分3期發展,首兩期已經開售,第一期必嘉坊.曦匯至今累售141伙,平均成交呎價約2.46萬元;第二期必嘉坊.迎匯累售195伙,平均成交呎價約2.05萬元。

BAKER CIRCLE.GREENWICH屬於最後一期,位於寶其利街18號,預計入伙日期為2025年3月底,樓花期約21個月。

新地(00016)旗下天水圍Wetland Seasons Bay第3期(Wetland Lot No.33 Development發展項目第3期)目前已公布6張價單,第5號價單於今年1月推出時,不設任何折扣,其他價單則維持最高樓價13.5%折扣。

該盤昨天更新第5號價單,該價單折扣率與其他價單睇齊,全數40伙最高可享樓價13.5%折扣,折實售價降到433.81萬至1070.32萬元,折實呎價12710至17857元,折實平均呎價14935元。該盤同日公布銷售安排,下周一(24日)發售8伙。
 
2023.07.21 信報
馬鞍山雲海5年貶兩成
本港樓價下跌,5年前高位入市的買家難逃蝕讓命運。馬鞍山雲海一個2房戶,原業主持貨約5年半,賬面蝕逾260萬元,單位貶值約21.5%。

中原地產分區營業經理陳鴻霆表示,雲海松海臺2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499方呎,2房間隔,開價約1000萬元,議價後以950萬元易手,呎價19038元。據了解,原業主於2018年1月以1210.81萬元一手購入單位,持貨約5年半,賬面蝕讓約260.81萬元離場,單位期內貶值約21.5%。

上源480萬賣出 輸5%

利嘉閣地產分區經理陳龍勳表示,屯門掃管笏上源本月連錄3宗蝕讓成交。最新為上源5A座中層A室,實用面積440方呎,屬2房間隔,成交價480萬元,呎價10909元。據悉,原業主於2018年10月以505.3萬元一手買入上述單位,持貨近5年,賬面蝕讓約25.3萬元離場,單位貶值約5%。
 
2023.07.21 信報
旭逸酒店.旺角 全幢意向價7.3億
由資深投資者「舖王」鄧成波家族持有及營運的油麻地全幢酒店旭逸酒店.旺角,委託代理以邀約形式出售,邀約截止日期為8月25日。項目意向價7.3億元,較5年前購入價低3.7億元。

高力香港資本市場及投資服務部主管翟聰表示,旭逸酒店.旺角位於砵蘭街60號,為一幢30層高酒店,地盤面積約4053方呎,總建築面積約48595方呎,共提供199間酒店客房,可以現狀或交吉形式交易。物業意向價7.3億元,以此推算,平均每間客房價值約366.8萬元。

資料顯示,鄧成波家族於2018年底斥資11億元向英皇國際(00163)購入上述物業,目前叫價較5年前購入價低3.7億元或33.6%。

億京中心單位累減532萬求售

市場上亦有其他商用物業以蝕讓形式放售。中原(工商舖)寫字樓部高級資深分區營業董事李婉琪指出,九龍灣宏光道1號商廈億京中心A座19樓C室,建築面積約1652方呎,原先叫價約2150萬元放售,一度減至1728萬元,最近再度下調意向價至1618萬元以交吉形式出售,累積減價532萬元或約24.7%,最新呎價約9794元。
 
2023.07.21 經濟
美議息前買轉租增 東涌102宗超上月
東堤灣畔暫16租務 2房零議價1.6萬租出

加息陰霾下促使準買家轉買為租增加,令租賃交投主導二手市場。而正值暑期租務旺季,東涌區繼上月錄百宗租務成交後,本月至今更已突破上月交投量,由細單位至洋房亦受租客追捧,即使素來盤源少的東堤灣畔月內累錄逾16宗租,有2房戶放盤僅1周零議價獲承接。

有業內人士預期,美國下周很大機會加息0.25厘,而本港銀行跟隨加息機會增加,故二手市場觀望氣氛濃,令準買家轉買為租增加,短期內租賃成交會較買賣成交為多。

利嘉閣高級分區董事關騰達指,7月至今東涌區暫已錄102宗租務成交,並超越上月全月100宗水平,除非單位內籠裝修欠奉,否則短時間內可獲承租,當中包括位置最近港鐵東涌站的東堤灣畔,月內累錄16宗租,在一向盤少的情況下,交投屬理想。

如放盤僅1周的東堤灣畔3座中層A室,實用面積544平方呎,2房戶,大單邊,其位置靠近商場及港鐵站,在零議價下以1.6萬元租出,呎租29元。另外,鮮有放租的水藍天雙號洋房,實用面積1,717平方呎,另連1,028平方呎花園,新近以6萬元租出,呎租35元,對上同類洋房承租已為3月,同面積但花園逾1,700平方呎,租金為6.6萬元。

康怡花園租務 按月升2成

另市場錄得映灣園3座中層C室,實用面積495平方呎,山景2房,夫婦租客議價700元,以14,300元承租,以市價約600萬元計,租金回報約2.9厘。關氏指,東涌區向來租盤不乏捧場客,畢竟區內租金相宜,以1房計,月租1.3萬元已有選擇,只是疫情期間大量租客流失,否則每年暑假亦為區內租務旺季。

除了東涌區,元朗、荃灣、將軍澳等主要地區,本月租務亦甚暢旺,而藍籌屋苑如鰂魚涌太古城、康怡花園及沙田第一城等,雖然月內買賣成交不足10宗,但同期租務按月攀升。

其中,康怡花園租務交投按月升近2成,更出現3日錄4租情況,如剛租出的C座中層12室,實用面積594平方呎,3房,業主原先叫租2.2萬元,最新以2萬元獲區內用家租住,呎租34元,屬市價成交。

3內地生1.78萬 合租一城3房

而沙田第一城亦一如以往在內地生的支持下,月內租務成交達60宗,新近獲3名內地女生合斥1.78萬元承租10座中層B室,實用面積451平方呎,3房,呎租達39元。而鄰區正值入伙的火炭星凱‧堤岸更在內地生追捧下,暫錄55宗租,當中連平台的1房,實用面積309平方呎,呎租高見57元,月租1.75萬元,按業主於2022年以660萬元購入價計,可享3.2厘租金回報。

至於奧運站維港灣大2房,1座中層E室,實用面積503平方呎,業主剛於5月以998萬元購入單位,放租2日隨即以2.18萬元租出,高於市價外,並可享2.6厘回報,另3座高層G室,實用面積460平方呎,2房,有裝修,浴、廚更已翻新,放租1個月,以2.07萬元租出,呎租45元,更屬近期理想呎租。
 
2023.07.21 經濟
觀塘宏利廣場連錄2租務 呎租28元
屬美資同區搬遷 縮減樓面提升質素

東九龍租務主要來自企業搬遷,消息指,觀塘宏利廣場錄兩宗租務,涉及兩家美資金公司,呎租約28元。據悉,兩成交均屬同區搬遷,並縮減樓面。

市場消息指,觀塘道348號宏利廣場,連錄兩宗租務成交,其中低層全層單位,面積約3.6萬平方呎,以每平方呎約28元租出。據了解,新租客為美資企業Carter's,主要售賣童裝。據悉,該企業原租用同區創紀之城1期,涉及約4萬平方呎,是次搬遷,既縮減約1成樓面,同時升級至質素較新商廈。

童裝Carter's原租創紀1期

該廈另一宗租務,涉及低層01室,面積約2萬平方呎,成交呎租同約28元,新租客為美資企業Avery Dennison。據悉,該企業早於10年前,租用觀塘啟匯(前稱傲騰廣場)約7.1萬平方呎樓面,及後減至約近4萬平方呎,如今再縮減一半樓面,並提升至較新商廈。

宏利廣場前身為豐樹中心,2018年入伙。2019年3月,私募基金太盟投資集團(PAG)以近90億元向豐樹產業購入該廈,作收租用途。總樓面約70萬平方呎,平均呎價逾1.3萬元,易名為觀塘國際貿易中心(ITT)。

兩年前宏利保險承租該廈4層寫字樓樓面、總面積約14.5萬平方呎,並獲大廈命名權。由於物業質素新及鄰近港鐵站,租金造價頗理想。事實上,近期東九龍較大手租務,多來自企業搬遷,主要為升級至較新甲廈,樓面上擴充個案不算多。
 
2023.07.21 經濟
灣區樓價先升後回 上半年增5.5%
中原大灣區指數結束4連升,最新6月指數微跌0.56%,主要是4大中心城市之廣州及深圳同時錄得今年以來最大跌幅,拖累整體指數向下回落。而今年上半年大灣區指數累升5.5%。

6月份中原大灣區指數,結束4連升,最新6月指數報120.86點,按月跌0.56%。12個指數(包括11個城市及整體)中,升跌參半,6升6跌。6個上升的指數,升幅由0.42%至4.38%。錄得下跌指數6個,幅度由0.56%至3.16%。

深穗錄今年最大跌幅

4大中心城市中,廣州(126.13)及深圳(126.35)皆創今年最大跌幅,分別下跌3.16%及3.12%,拖累大灣區指數結束4連升,而香港(112.19)及澳門受港元兌人民幣上升的因素影響,指數同創今年新高。

至於2023年上半年,中原大灣區指數升5.5%,過去半年錄得升幅的指數共9個,升1.8%至26.5%,升幅最高為東莞指數,達26.5%;下跌的指數有3個,跌幅介乎0.7%至5.5%。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大灣區城市於今年上半年受通關刺激,初段復甦幅度強勁,如廣州上半年二手成交達53,872宗,較去年同期升30%。惟第2季開始,各城市上升動力開始出現疲態,亦暫未見各地政府推出政策救市,導致大灣區城市樓價呈先升後回的境況,大灣區指數亦於6月份結束4連升。

受惠人幣貶值 港澳報升

另外,香港物業市場情況與大灣區各城同步,過去半年香港二手樓價升約5%,整體住宅登記26,222宗,與去年同期比較,僅多出約5%。反映香港物業市場即使於通關下,仍欠缺流轉,加上美國接連加息,港息亦跟隨上調,導致香港物業需求減少。惟大灣區香港指數連升5個月,半年升10.7%,原因主要是人民幣貶值,令港樓相對下升幅較為顯著。7月初,香港政府放寬按揭成數,料有助物業市場流轉,香港樓價有望止跌回升。
 
2023.07.21 經濟
上半年商舖522成交 按年跌18%
利嘉閣工商舖統計指,上半年市場錄522宗商舖買賣成交,較去年同期跌18%。

據利嘉閣工商舖數據截至6月30日止的上半年,店舖物業買賣合共錄得522宗,較去年下半年的508宗微升3%,連跌3個半年度後反彈,惟較去年同期仍跌18%;至於成交金額方面,今年上半年店舖登記金額錄得108.57億元,較去年下半年的104.29億元增加4%,仍處相對低位反覆徘徊。

按地區分析,納入長期觀察的13個分區當中,上半年有7區的登記量錄得升幅,當中升幅最顯著者為荃灣區,由去年下半年的17宗急升88%,至今年上半年的32宗,而觀塘區亦由8宗大升88%至15宗;北角/炮台山區也升了56%至28宗。此外,上半年旺角/油麻地/大角咀區,以77宗登記蟬聯最活躍的觀察區,惟按半年輕微回落9宗或10%。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傳統核心區,如上環/中環/金鐘區、灣仔/銅鑼灣區及尖沙咀/佐敦區的買賣登記量,按半年錄得介乎9%至44%不等的升幅,反映通關後多了一些大品牌回流核心區。不過,與此同時,部分民生區表現則較遜色,如長沙灣/深水埗區、紅磡/土瓜灣區、元朗區及屯門區均錄得介乎17%至42%不等的跌幅,原因包括通關後大量港人北上或外遊,本地客消費對舖市支撑力未見顯著。

大額買賣上升

按物業價格分析,在7個價格組別的店舖物業交投量當中,過去半年各有升跌,當中升幅最大的組別為價格介乎5,000萬至1億元以內的組別,上半年登記量共有29宗,按半年大漲1.07倍;而其他銀碼組別的按半年升幅則由5%至30%不等,如升幅居第3位的1億元或以上的店舖亦升25%至15宗,反映過去半年大銀碼買賣轉趨熱鬧。

利嘉閣(工商舖)地產-商舖、商業及投資部高級營業董事鄭得明指出,雖然疫情退卻並通關復常,惟之前數年無法外遊的港人自通關後即紛紛離港消費;加上暑期將至,料報復式舉家外遊情況更普遍,故縱然有第二批消費券發放,對本地消費市道刺激作用有限,因此料下半年整體店舖復甦進度料仍緩慢。

鄭氏預期,下半年店舖每月平均買賣登記料只約83宗,即下半年合計約有500宗,料較上半年微跌4%,相信要待整體經濟出現較顯著上升,才能帶動店舖買賣有較佳表現。至於下半年普遍店舖價格相對靠穩,且料有更多大銀碼的登記出現,故料涉及買賣登記總金額可錄約130億元,將較上半年增加20%。
 
2023.07.21 星島
海茵莊園連錄成交每呎1.8萬
全新盤部署推售,貨尾盤銷售亦稍為升溫,近月交投趨增的將軍澳海茵莊園,昨日連沽2伙,另恒基旗下長沙灣映築,項目相隔逾1年再錄成交。

九建旗下將軍澳海茵莊園昨連沽兩伙,單日套現971.1萬。成交包括2座16樓C9室,面積283方呎,1房間隔,成交價528.4萬,呎價18671元;另一單位為2座18樓C1,面積245方呎,成交價442.7萬,呎價18069元。項目於本月至今暫售出約35伙,合共套現逾1.7億。

長沙灣映築昨日亦新增成交,單位為26樓G室,面積332方呎,1房間隔,以802.65萬成交,呎價24176元。單位為26樓G室,面積332方呎,1房間隔,以802.65萬成交,呎價24176元,成交單位為項目相隔超過一年再度錄得買賣。

滙都604萬沽

恒基同系啟德HENLEY系列項目昨沽兩伙,包括HENLEY PARK位於1A座2樓G室,面積384方呎,成交價760.05萬,呎價約19793元。據悉,買家採用90天現金付款計畫,享首3年保修優惠及 24個月免費家居寬頻及無上網服務等。

位於沐泰街8號的HENLEY PARK設有高座及低座物業,共提供740伙,面積由250至1558方呎,涵蓋開放式至3房間隔,項目已屬現樓,買家完成買賣交易後,可即時入伙 。

泛海國際旗下洪水橋滙都I昨日亦增添成交,為1座11樓A10室,面積426方呎,成交價604.6萬,呎價約14192元。
 
2023.07.21 星島
大埔太平工中全層4,315萬售
近年積極拓展迷你倉業務的金朝陽,繼上月購入油塘華輝工業大廈據點後,最新購入大埔太平工業中心全層單位,作價4315萬,平均呎價3200元,業界人士指,金朝陽相關人士連環購工廈,作為拓展迷你倉業務。

上址為大埔太平工業中心3座9樓全層,建築面積約13486方呎,市場消息透露,由金朝陽以4315.5萬承接,平均呎價3200元,買家為金朝陽相關人士,作為拓展迷你倉業務。

平均呎價3200元

事實上,大埔區內工廈選擇少,區內只有太平工業中心可以經營迷你倉,項目較接近太和站,步程約8分鐘,而於大埔墟則有多條小巴及巴士路綫前往,甚為方便,區內住宅屋苑密集,對迷你倉需求殷切。本報向金朝陽查詢,惟直至截稿時,未獲回覆。

原業主早於2004年以418萬購入上址,持貨19年,帳面獲利3897.5萬,物業升值9.3倍。

持貨19年升值9.3倍

金朝陽亦於上月購入油塘四山街4號華輝工業大廈1樓C室,作價2100萬,建築面積5465方呎,平均呎價3843元,屬市價水平,是次為金朝陽首次購入該廈單位,亦是唯一單位,物業連租約,租期至10月31日,月租逾4.7萬,有代理表示,金朝陽看準區內迷你倉市場,日後租約屆滿,將作為自用。

事實上,金朝陽自從2018年底起拓展迷你倉業務,命名One Storage,直至2021年底約33個據點,提供約5000個倉位,據點部分承租,亦有部分自置,租戶24小時自助儲存,當時出租率介乎80%至90%,並計畫拓展至每一區。
好友分享
寄件人姓名
電子信箱
好友信箱
分享1
分享2
分享3
分享4
分享5

訂閱周報
姓名
電子信箱
驗證碼